一、河南省人口增长情况
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2018年末河南省总人口突破1亿人,总人口数达到10906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53 万人,常住人口 9605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46 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4967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1.71%,比上年末提高 1.55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河南省统计局
2018年河南省出生人口达到 127 万人,出生率 11.72‰;死亡人口 74 万人,死亡率 6.80‰;自然增长率 4.92‰。从图中可以看出,河南省近年来的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

资料来源:河南省统计局
二、河南省经济发展现状
2018年河南省生产总值48055.86亿元,增长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11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89.38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22034.83亿元,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21731.65亿元,增长9.2%。

资料来源:河南省统计局

资料来源:河南省统计局
从地级市来看,河南省省会城市经济增长较快,2017年郑州市GDP为9130.2亿元,2018年则增至10143.32亿元,进入“万亿城市俱乐部”,增速达到10.33%。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由于河南地级市数量整体较多,所以各地级市的经济体量差距比较接近。多个城市之间经济体量差距仅有几十亿元,所以但凡某市在某年出现明显失速或明显增速,年度省内经济排位都会有所变动。这种变动,时常并不是因为城市出现了多么重大的经济利好和利空情况,而是阶段性的经济数据起伏,与各城市的产业结构息息相关。
但是,伴随着各省都在积极构建强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各省的弱势地级市,事实上在未来都将面临着全方位被边缘化的隐患。以河南为例,由于地级市数量较多,河南省经济体量较弱的濮阳、三门峡、漯河、鹤壁、济源等市,在2018年的经济增速上都不尽如人意。
三、河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
2018年河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963.54 元,比上年增长 8.9%;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168.50 元,增长 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15元提高到2018年的31874元,年均名义增长12.2%,增速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105元提高到2018年的13831元,年均名义增长13.0%,增速快于全国0.6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河南省统计局

资料来源:河南省统计局
四、2019年河南省经济展望
2019年河南省经济发展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重大战略叠加效应不断增强,改革开放红利加快释放,新动能快速成长,综合竞争优势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河南省仍处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总的来看,2019年河南经济仍将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继续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总的看,有五大利好为河南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是新时代改革开放释放新红利。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全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这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中央将以更大的决心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2019年将是改革开放新征程的新起点,新时代改革开放将会释放发展的新红利。
二是大力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重申“两个毫不动摇”,要求正确认识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我省召开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大会,河南省上下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减税降费,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可以预见明年的民营经济将在更优的环境下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三是打造“双创”升级版。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迸发,有力地推动了科技创新、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今年,国务院提出了“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要求,并从体制机制上对双创给予了更大支持。进入2019年,“双创”将进入新的阶段、新的层次,对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四是激发消费提振内需。投资增速下滑、外部风险上升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主要原因。中央最近下发《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 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意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不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引导形成合理消费预期,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这些政策措施将逐步释放利好,对稳定明年经济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五是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阶段。针对近年来我国区域发展分化的现象,中央提出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将被赋予更大的改革发展重任,带动中原城市群形成更加统筹有力、竞争有序、绿色协调、共享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