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处中国大陆最南端,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地域广阔,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是国内重要的旅游接待中心和旅游创汇中心,旅游业发展一直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
自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广东先后有两批共14个市县区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与此同时,还有48个市县区入选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省形成了全域旅游矩阵,发展态势强劲。2018年,广东省接待入境过夜游客3748.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

资料来源:广东省统计局
二、广东省旅游收入分析
2018年,广东省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05.12亿美元,增长4.4%。国内过夜游客4.53亿人次,增长11.1%;国内旅游收入12254.99亿元,增长14.9%。

资料来源:广东省统计局

资料来源:广东省统计局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广东省旅游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三、广东省旅游景区发展现状
截止2018年年末,广东省A级旅游景区数量达到375家,较2000年增长53倍;其中,5A级景区13家;4A级景区186家,3A级景区160家,2A级景区16家。加上未评A级的尚未进入A级旅游景区序列的,全省景区数量估计达到800到1000家左右。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国家A级景区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全统计数据,2018年广东省A级景区游客接待量共计5.8亿人次,较上年增长15.4%。其中,4A级景区仍是游客接待生力军,游客接待量最多,3A级景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游客接待量实现翻番。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景区类型来看,度假休闲、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类型的景区游客接待量领先,乡村旅游类型景区接待量增长迅速。
从平均接待量来看,景区等级越高,平均接待量越大。其中,2018年5A级景区平均接待量为435万人次/家,4A级景区为222万人次/家,3A级景区为43万人次/家,2A级景区为13万人次/家。对比2017年数据,3A级景区的平均接待量大幅增加,4A级基本保持稳定,5A和2A则有较明显的下降。
从2018年景区平均收入来看,各等级景区的收入差距巨大,其中5A级景区平均收入为5.9亿元/家,4A为5000万元/家,3A为3400万元/家,2A仅为96万元/家。对比2017年,除3A级景区略有增长外,其余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景区收入结构不断优化,门票收入仍为支柱收入,但占比不断下降。商品收入、餐饮收入、交通收入占比渐宽,住宿细分市场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全省涌现出了长隆、华侨城、华强方特等世界知名民族品牌,以及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开平碉楼世界文化遗产等国际知名品牌。与此同时,广东省省景区不断加快品牌输出步伐,华侨城已初步形成了全国战略性布点布局。长隆在广州、珠海、清远形成三足鼎立的战略布局;华强方特入选国家品牌计划,显示其主题旅游行业领跑者的地位。佛山长鹿农庄成功在湖南打造湖南长鹿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珠海御温泉、从化碧水湾等“中国服务”品牌凸显了广东服务的特色。
截止2018年底广东省5A级景区名单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广东省旅游行业前景展望
2018年的《广东省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首次明确该省的全域旅游空间格局:将优化“一核、一带、一区、一湾”全域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其中,“一核、一带、一区”对应广东此前提出的区域发展格局的三大板块,“一核”即珠三角都市旅游核,“一带”即滨海旅游产业带,“一区”即北部生态旅游区,“一湾”则是指粤港澳世界级旅游休闲湾区,由此构成广东全域旅游发展的大格局。
广东省未来旅游的发展方向将是乡村旅游,广东强调要“以乡村旅游为重点发展全域旅游”,并将把“粤美乡村”作为该省六大全域旅游品牌之一重点打造,目标是到2020年乡村旅游总收入要达2200亿元。
此外,休闲旅游也将成为广东省旅游行业发展的重点,“旅游休闲”是粤港澳大湾区优势旅游产业,尤其是澳门,近年来致力于向“世界旅游休闲中心”转型发展,并取得不错成绩。上述协议也强调,要推进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也就是说,广东欲打造“粤港澳世界级旅游休闲湾区”,未来重要路径将是强化与港澳合作。广东也表态,将着力构建全域旅游开放合作新格局,大力提高旅游国际化水平,深化国内区域旅游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