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映前广告概述及现状,产业链集中度较高「图」

一、映前广告概述

1、电影广告分类

广义的电影广告包括电影正片开始前出现的视频广告及插入广告,包括由影院主导的狭义映前广告、在特定影片前的贴片广告。映前广告针对性强,投入产出效果好,是主流的广告投放模式,保持稳定增长。按照广告时间及主要运营方,可以分为:

植入广告:出现在影片中,在特定影片的特定场景出现,跟随影片播放,由片方运营。

贴片广告:出现在影片开始的龙标出现前0-5分钟,有票房和影院运营,先选影片,再选择总投放层次。

映前广告:出现在贴片广告之前,由代理商或院线自营,随影院全天所有场次播放。一般以周为单位,自由选择城市影院。

广义映前广告分类

广义映前广告分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观看人群

影院观影人群中,18-35岁人群占比高,与消费主力人群高度匹配。观影人群年轻化的特点使得他们追逐潮流,更愿意尝试新产品新事物。对于互联网产品(如陌陌、支付等)、高端消费品(如奢饰品、汽车等),影院广告都有着更高的针对性及品牌塑造力。

3、映前广告优势

相比于传统户外广告,映前广告更具有感染力。封闭空间、环绕音效和大屏视野三个层次使映前广告更具有感染力,从而充分发挥广告的视觉听觉优势,进一步加强用户记忆。各媒介刊例花费变化中,影院视频广告增长居前,同比增长18.8%,仅次于楼宇媒体,明显高于其他媒介。

各媒介广告回想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映前广告市场供需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二、产业链及现状

映前广告产业链分为三部分:上游影投,中游广告运营商和下游广告主。

上游:主要由影投公司构成,集中度相对较高,广告运营商需要每个影投单独商谈合作。

中游:主要是四大映前广告运营商,其中包括由中影、万达院线等向中游扩张的万达传媒和中影营销,也包括分众晶视和晶茂媒体。

下游:广告主类型与楼宇媒体较为重合,汽车、时尚商品投放较多。

映前广告产业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映前广告上游主要由影投构成,映前广告运营公司需要与每家影投商谈合作(院线主要负责供片,但不负责映前广告统一售卖,需要影投单独洽谈;万达、中影开始涉足映前广告,相对本身影投扩张具有一定优势)。影投集中度较高,2017年国内影院数10176家,屏幕数50776个,票房602亿,观影人次16.2亿人次。TOP15影投公司票房集中度达42.4%、观影人次集中度46.4%、影院人次和屏幕数分别22.9%和33.1%。

2017年TOP15影投公司简介

2017年TOP15影投公司简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票房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全国一线城市占比24.5%票房,二线城市占比45.2%票房,一二次线城市仅有40%屏幕却占据近70%票房。由于映前广告与票房的关系,实际上,一二线城市的点位价值更大,议价能力更强。

中游由四大运营商占据垄断地位:分众、万达、中影、晶茂四大运营商覆盖影院比例达52%,覆盖屏幕数达59%,占映前广告收入集中达92%,其中分众覆盖影院数21%,覆盖屏幕数23%,占收入57%。万达与分众单屏贡献较高,均在20万+/年,这主要由于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城市、票房占比更高,以万达为例,其屏幕占比8.2%而票房占比高达11.8%。

2017年四大运营商简介

2017年四大运营商简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运营商分为资源型和代理型:万达、中影依托于本身院线资源;分众、晶茂通过合作影投。一般来说,分众、晶茂等公司与影投合同周期约为3年,每年租赁成本每年递增,运营公司享受一定规模优势,但较为有限。

下游客户类型与楼宇媒体重合度高,影院映前广告与楼宇媒体受众均为白领人群,广告主重合度较高,互联网新兴产品、电商等品牌在楼宇及影院媒体都有较大投放(分众在客户端具有一定优势)。相比广告主类型仍有一定差距:我们可以看到消费品(如蒙牛、伊利、郎酒等)在楼宇广告投放增加,但影院媒体相对较少。同样,汽车(如长安福特、保时捷等)、时尚消费品(暴龙等)在影院媒体投放较多,楼宇广告媒体相对较少。

三、盈利情况

1、分众、万达盈利居前,分众单屏收入显著高于行业:2017年分众单屏幕映前广告收入21万,约行业平均2.5倍(北京万达单屏映前约27万);单影院广告收入142万,约行业平均3倍以上。分众、万达盈利能力远高于行业平均,主要由于其点位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刊例价及填充率较高所致。

2017年全国与分众广告收入对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分众、万达单屏收入明显高于中影、晶茂,主要原因在于:1)分众、万达映前广告落地价较高,因其单场观影人次明显高于行业平均(4.6万VS行业平均3万);2)分众、万达覆盖影投一二线占比较高,广告价值大、填充率高。

分众晶视是众多院线广告公司中毛利率最低的(57.6%),主要由于分众晶视的成本主要是租赁成本,一体化毛利率较高,相比于万达电影广告业务(67.5%),分众晶视毛利率亦较低。

整体上看,龙头公司由于点位分布集中一二线及填充率较高,单屏收入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纯运营商由于租赁成本较高,故毛利率较低;随着自身填充率提升,毛利率呈现上升趋势。以分众为例,龙头公司并无明显超额收益及毛利率,规模效应空间有限。

四、挑战和机遇

1、挑战

电影产品有别于其他视听媒体产品,影院充斥着对影片档期的争夺和矛盾,大片过度宣传,小片缺乏宣传,在档期内分布不均匀,致使影片有效产出大打折扣。院线映前广告和贺岁档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月度,说明映前广告的投放受淡旺季的影响。

映前广告受电影质量的影响。制作优良的电影上座率高,质量差的电影上座率低,电影的质量将会影响映前广告的实际效果。

映前广告需要提升自身质量。某些广告质量太差,大量缺乏艺术性的影响画面充斥屏幕,广告受众又是有艺术、画面质量等追求的人群,可能会有负面影响达不到广告的初衷,对品牌营销起到反作用。

2、机遇

当前的电影市场还存在一些不成熟的方面。比如在非热门档期里,缺少热门影片的情况下,每日票房并不高。像当前日票房维持三四千万的情况也尤为普遍,这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而随着今后更多热门影片的到来,日票房的不断增长,映前广告也将随之得到更大的增长。

目前国内影院映前广告的空置率超过50%,而随着今后电影市场的不断完善,市场不断变大,影院的空置率将得到进一步降低,带来的映前广告的收入也会变得更多。

一二线点位具有明显头部效应。由于影院上座率低、下沉城市用户广告价值略低于一二线城市导致资源与价格的不匹配。近年来,映前广告行业出现“以人次计费的影院广告平台”,通过TMS实时监测观影人数,按照CPM计费,确保广告的有效投放,为广告主大幅节省营销成本,进而实现三四线点位价值回归。

本文采编:CY345

推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映前广告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映前广告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主要包括公司分析、发展趋势分析、发展、投资机会与风险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