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就业市场分析
2017年,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达9.02亿人,其中90后人数(18-27岁)达1.9亿人。这一年,最后一批90后已成年。如今,在互联网迅猛发展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群体已经代替80后群体,成了职场中的新生力量和活跃分子,同时他们也是招聘市场中的主要用户群体。
近年来,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快速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根据《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到2018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58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3419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近年来,女性就业人数逐年增加,到2017年末,全国女性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为43.5%,超过《纲要》制定的到2020年40%目标。
2018年全球女性劳动参与率对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教育部数据显示,在高等教育阶段,女性在校生所占比例已经实现反超,2010~2016连续7年,本专科和硕士研究生在校女生人数占比均已经超过50%。教育为女性带来的薪酬回报更为明显,当学历提高时,女性能够选择的工作范围得到大幅拓宽,并快速带动职业发展和收入提升。数据显示,拥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女性,平均薪酬较本科及以下学历的女性高出68%,这一差异比男性群体高出7个百分点,证明教育水平可以为女性职场竞争力带来质的变化。
二、我国人才招聘市场现状
据人社部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举办现场招聘会、交流会22万多场,提供招聘岗位的信息超过了1亿多条,参会求职的人员超过1.1亿人次;通过网络发布岗位招聘信息有3亿多条。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已经成为人力资源流动配置的重要手段,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2017年为2亿多人次的就业创业和流动提供了人力资源服务。
2017年底,全行业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3.02万家,从业人员58.4万人,实现营业收入1.44万亿元[注:营收含人力资源服务中代收代付客户员工工资和社保的费用]。2017年,共为3190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了人力资源服务,帮助2.03亿名劳动者实现了求职。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近年来,虽然随着“新一线”城市人才吸引政策的相继落地与企业总部/重点产业的迁移引发的“新一线”城市集团抱团抢人的情况愈发激烈,但从整体岗位需求缺口量来看,北上广深仍遥遥领先。上海以1322000余个岗位招聘缺口排名第一,剩余前十城市依次分别是广州、深圳、北京、武汉、成都、杭州、南京、西安、重庆,其中北上广深四城占前十总量的67%,前十城市招聘需求总和占2018年市场总量的62%。
从增速来看,武汉、成都、杭州等新一线城市的雇主招聘岗位空缺增速进一步接近北上广深。从求职者意向所在地与现居住地比来看,北京、上海与广州是求职群体的主要目标城市,石家庄、哈尔滨、兰州则成为求职群体流出率前三。“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的供需矛盾仍将持续,尽管“新一线城市”人才数量持续攀升,但在人才质量方面仍与一线城市存在一定差距,互联网/电子商务、教育/培训、人工智能领域等近年来的高薪行业人才往往仍倾向于停留在一线城市。
三、网络招聘市场现状
我国的网络招聘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中国网络招聘行业因其市场潜力巨大、盈利模式清晰受到中外资本,特别是产业资本的亲睐,目前正处于其高速发展的黄金期。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互联网的最大作用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线招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缩小了雇佣双方的信息鸿沟,提高了工作效率。招聘双方对招聘信息的真实性、信息的时效性、双方沟通反馈的及时性要求较高,但招聘平台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1、虚假信息多,雇佣者和求职者都很难判断对方信息的真实性;
2、信息冗余,筛选信息的成本大,意向确认耗时严重,成效低;
3、个性化推荐差,不能精准快速地把应聘人才和招聘岗位的需求匹配起来。
特别是随着众多90后群体进入职场,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丰富,对产品的需求更加多元,对产品的体验更加关注,让企业招聘变得更困难。
三、校园招聘:高校人才大受追捧
招聘空缺职位的增量中,近四分之一的人才需求来自于雇主的新设岗位和新业务,雇主们的数字化改革加快了业务调整步伐和幅度,单纯裁减技能不符合企业新业务要求的员工已无法满足变革速度的需要,高度的自我学习能力、灵活性、适应能力成为理想员工的标配,这从某种程度上加大了雇主对于校园人才的重视程度。
通过前程无忧51job.com和应届生求职网yingjiesheng.com进行春秋季校园招聘的雇主发布的总职位数增长了24%,总实习岗位数增长了19%,显示出雇主对年轻人才的迫切需求和校园人才的竞争之剧。其中科技变革带来的新型研发类和专业岗位需求门槛逐步提升,其对技术的商业化开发能力和对成熟资历的深度复合使用的要求,显示了未来工作机会的方向。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人才招聘市场评估分析及发展前景调查战略研究报告》
数据同时显示,在那些招聘困难、员工流失严重和劳动成本过高的岗位,雇主使用数字技术的意愿最强,岗位也消失地最快最多。由于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生产的投入成本较高,且实际效率并不完美,加上顾客也更愿意选择有温度的产品和服务,在技能要求较为复杂的岗位上中国企业仍然倾向招聘用人来完成工作。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招聘市场未来趋势展望分析
1、关注年轻人的服务需求
90后是职场新兴力量,要深刻把握工作经验在1-5年的年轻用户。人力资资源服务供应商胜出的关键在于定位明确,深刻了解年轻用户的需求,并能根据最新技术和完善的服务,精准把握双方需求,整合和创新招聘模式和手段,扩大对年轻群体的服务链。这个群体渴望获得精细化和个性化的人才解决服务方案,也愿意购买更加安全、可靠、个性化的招聘服务。
2、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员工跳槽频繁,人才流动大,招聘到合适的人才难度增强。以前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类似的传统招聘平台提供的服务相对较轻,随着市场的变化演进,这些业务模式的局限性突显,HR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筛选简历、电话确认意向,效果不明显,所以原有在线收入增长变弱,需要外延RPO来补充原有服务。
未来,市场服务供应商将运用人工智能、与计算、大数据作为技术工具和招聘利器,进行智能推送、智能邀约,提高人岗需求匹配度,为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招聘效率。比如,大街网深耕大数据+算法,通过对职位需求的分析,自动帮HR完成简历搜索、筛选,并将筛选合格的简历直接呈现至HR的面前。此外,还可以在同一时间,自动向大量匹配的候选人进行意向询问,邀请被动候选人来投递简历,并在短时间能确定候选人意向,给HR和候选人提供更好的招聘服务体验。
值得注意的是,当这些新兴技术广泛成为服务供应商引进使用的技术工具后,与候选人建立和维护良好关系、评估候选人的人际交往能力、深度识别候选人的综合潜力、评估与公司文化的契合度、深入洞察候选人的需求等需要服务供应商投入更多的精力。
这些新兴技术能进一步发现、判断、分析并最终解决用户的隐性需求和衍生性需求,扩展市场服务供应商的业务范围和盈利空间,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整体市场规模的扩大。
3、发展人力资源生态闭合链条
为了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招聘平台开始注重线上与线下服务结合,一二线主要城市向三四线正式拓展,从基层蓝领到精英人群的全覆盖,从专注招聘到进入社保福利等人力资源综合管理领域,整合和创新人力资源相关的服务模式,企图打造一站式人力资本服务平台。如今,在线招聘市场已经渗透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包括提供职业测评、培训教训、人事外包及咨询等。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和数字化变革,在线招聘市场将继续渗透,打造人力资源服务的全生态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