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26日发布的《亚洲竞争力2019年度报告》显示,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持续推进,亚洲各经济体已开始初步享受巨大的一体化红利,彼此之间的竞争力差距有缩小迹象。
亚洲经济体发展基本呈现稳定性,被誉为“亚洲四小龙”的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综合竞争力仍位居前4位,具有领先亚洲的国际竞争优势。中国已连续6年排名第九。
2018年度,韩国在亚洲经济体中综合竞争力跃居榜首,与其在各个维度较为稳定和相对均衡的表现密切相关。韩国产业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造船、汽车、电子、钢铁、纺织等产业产量均进入世界前十位。
此外,日本、以色列、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内地、阿联酋分列第五至第十位。
其中,日本凭借其经济体制和创新能力提升了竞争力,较2017年度上升了两位;澳大利亚较2017年度下降了两位;以色列、新西兰和中国内地仍保持2017年度第六、第八和第九位的排名;阿联酋攀升至第十位,较2017年度提升了两位。
对于中国内地的整体经济活力,在经济实力方面,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处于亚洲领先位置。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仍维持中高速增长,近两年对世界GDP总量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2017-2018年亚洲经济体综合竞争力排名变化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亚洲经济体综合竞争力指数排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第二梯队中,马来西亚、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巴林等表现不俗。从综合得分看,亚洲37个经济体的综合竞争力得分都有所攀升,同时,各经济体综合竞争力得分之间的差距在逐步缩小,这意味着亚洲区域内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之间的发展鸿沟在逐步缩小。
面向未来,亚洲经济前景依然向好。在全球区域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尽管亚洲经济发展压力依然巨大,亚洲经济体获得了依靠内生动力增长、实现发展模式转型的契机,也获得了把更多资金技术投放到亚洲域内的机会。随着亚洲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进一步加强,以及亚洲经济体的进一步融合,未来亚洲经济形势将在自立的基础上稳步前行,并依托巨大消费市场和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有望在全球率先走出经济增长低谷,并实现安全环境的大幅根本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