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概况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图」

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规划

粤港澳大湾区由“9+2”城市群组成,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是我国开发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中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提供支撑;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

2019年2月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大湾区的定位、发展目标、重点发展领域等关键内容也逐一公布。规划纲要还确定了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的定位,其中香港定位国际金融贸易中心,澳门定位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广州定位国际商贸中心,深圳定位国际创新创意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定位

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定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概况

我国粤港澳大湾区面积为5.6万km²,其中珠三角九市合计占比达98%,主要城市面积占比分别为广州(13.3%)、深圳(3.6%)、香港(1.9%),此外面积占比靠前的城市还有肇庆(26.6%)、惠州(20.2%)和江门(17.0%)。按GDP构成,占比领先的城市主要是香港(22.4%)、深圳(22.7%)和广州(21.7%)。

粤港澳大湾区分地区面积占比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分地区GDP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00年以来,珠三角九市经济保持稳健增长,2018年实现GDP为8.10万亿元,占广东省GDP比重为83.3%,占全国GDP比重达到9.7%;GDP增速方面,2017年珠三角九市GDP增速为6.86%,领先广东省GDP增速(6.80%)0.06pct,领先全国GDP增速(6.6%)0.26pct。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去10年来珠三角九市人口持续净流入,且2011年以来净流入人口呈逐年递升的态势。

珠三角九市的行政区人口密度也保持稳定上升,截止2016年底达到了1092人/平方公里。与国内另外两大沿海城市群(长三角、京津冀)对比,粤港澳大湾区面积最小,仅为长三角、京津冀的四分之一,然而人口密度最好,达1092人/平方公里,分别为京津冀的两倍和长三角的1.5倍。

经济发展方面,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均GDP为14.68万元,是同期中国人均GDP的2.48倍。其中,澳门、香港人均GDP达中国平均水平的8.88、5.26倍;深圳、珠海、广州、佛山、中山的人均GDP分别为中国平均水平的3.09、2.62、2.54、2.10、1.79倍。而江门和肇庆的人均GDP却略低于中国平均水平。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均GDP(万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粤港澳湾区的城镇化水平较高,但集中度相对较低。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城镇化率为87.0%,同期中国城镇化率仅为58.5%。其中,香港、澳门、深圳、佛山的城镇化率均较高于90%。但是,惠州、江门、肇庆的城镇化率分别仅为69.6%、65.8%和46.8%,还具有较大发展

空间。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城镇化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临空经济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三、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优势与劣势

粤港澳湾区高校众多,但教育资源相对不足。2017年底,粤港澳大湾区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75所,人均高校数为252所/万人。其中广州82所,人均566所/万人;香港20所,人均270所/万人;深圳12所,人均96所/万人;澳门10所,人均1531所/万人。根据2018/2019年度QS全球大学排行榜,粤港澳大湾区内世界排名前50高校占3所,世界500强中占据8席。虽然一流大学数量上已经与北加利福尼亚巨型区相当,但由于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更缺少类似斯坦福大学这种排名世界前10的顶级名校,质量上仍有所欠缺。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QS全球大学排名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QS全球大学排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物流基础设施最发达的湾区。大湾区内有广州、深圳、香港、东莞、珠海等5个亿吨大港,其中4个为国际港口,2017年集装箱吞吐量总计7023万TEU;有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五个国际机场,2017年机场旅客吞吐量2.01亿人次。随着港珠澳大桥、虎门二桥和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车,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按照规划推进,将更进一步促进建成大湾区立体交通体系。大湾区主要城市间有望实现1小时通达。

另一方面,粤港澳湾区的交通基础设施仍存在一定短板。珠三角城际轨道网布局与城市群空间结构不匹配,跨珠江通道体系短板明显。根据现有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方案,深圳仅有穗莞深城际、深惠城际、深珠城际、中虎龙城际与周边城市连通,无法满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之一带来的通勤需求。珠江东西两岸的交通联系仅有公路通道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和铁路通道广深港高铁,即使加上在建的深中通道、虎门二桥以及规划的深茂铁路、中虎龙城际、深珠城际等轨道设施,东西两岸交通联系通道的平均间距仍达14公里左右,与纽约湾区等世界级湾区的差距仍较大。市内公共交通方面,广州、深圳、珠海等地的公交运营线路长度相对于客运量明显不足。广州、深圳的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虽长于香港,但相对于常住人口,仍明显不足,有待提升。

四、粤港澳大湾区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1、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基础。参照北加利福尼亚巨型区的发展,随着人口的持续流入,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将不断提升。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大湾区将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珠三角港口群国际竞争力,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畅通对外综合运输通道,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提升客货运输服务水平。优化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成智慧城市群,提升网络安全保障水平。建设能源安全保障体系,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强化能源储运体系。强化水资源安全保障,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完善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利好港口、机场、轨道交通、公路、5G、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板块。

2、高科技产业受益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集聚国际创新资源,优化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随着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和人才聚集,粤港澳湾区创新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有望获得快速发展。

3、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受益于产业升级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大湾区将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聚焦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发展短板,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促进商务服务、流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发展,以航运物流、旅游服务、文化创意、人力资源服务、会议展览及其他专业服务等为重点,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金融、物流、会展、专业和商业服务业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有望受益于产业升级。

4、现代生活性服务业受益于人口聚集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大湾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在教育、文化、旅游、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公共服务优质、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共建人文湾区,构筑休闲湾区,塑造健康湾区,促进健康服务、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教育、文化、旅游、健康等现代生活性服务业有望受益于人口聚集。

5、房地产业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

参照北加利福尼亚巨型区的发展经验,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推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大湾区的房价有望快速上涨。其中,广州人均GDP仅略低于深圳,且教育资源相对丰富,房价收入比相对较低,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采编:CY237
下一篇

2018年中国众筹行业运行情况及发展前景分析,众筹行业的未来机会与挑战共存「图」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国正常运营众筹平台共有209家,与2016年底全国正常运营众筹平台数量427家相比,跌幅达51.05%。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