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乳制品行业发展历程
我国乳制品行业经历十年高速增长,转型调整后依旧处于成长期。新中国成立后,大量私营、外资乳品企业收归国有,同时大量国营乳制品企业开始成立,我国乳制品工业化生产开始起步。1984年7月,国家经济委员会发布公告,首次将乳制品工业作为主要行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并列入《1991-2000年全国食品工业发展纲要》,乳制品行业经历了较快的发展阶段,奶粉也代替液态奶进入千家万户。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曝光,乳制品行业多年高速扩张带来的品质问题爆发,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信心骤降,消费者开始大量采购外资奶粉。2008年后政府及相关部门颁布各种政策规范行业发展,乳制品生产企业通过建设自有牧场等方式促进行业发展。随着需求的逐步回暖,行业步入转型阶段,但依旧处于成长期。
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历程
时间 | 阶段 | 相关内容 |
1950-1992 | 起步阶段 | 五十年代第一批正规乳品厂建立,原奶产量低,奶源以散养为主,主要销售巴氏奶和奶粉,产品结构单一,区域销售特征明显 |
1993-1997 | 发展阶段 | 乳制品市场供过于求,产能过剩,部分乳制品企业陷入困境 |
1998-2007 | 高速增长 | 乳制品企业大力发展液态奶,随着超高温灭菌乳的推广,牛奶开始普及全国,行业高速增长,年均收入增长超过20% |
2008-至今 | 转型调整 | 三聚氰胺事件导致行业危机,乳制品消费量急剧下滑;政府部门采取措施,乳制品企业不断加强奶源建设,需求逐步恢复增大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乳制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乳制品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从乳制品产量来看,我国乳制品产量近年来逐年上升,2018年全国乳制品产量为3079.6万吨,同比增长4.9%。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从竞争格局来看,伊利以市场份额23.6%占据第一,其次是蒙牛22.4%。伊利目前是国内最大的全国区域乳制品企业,销售额第一;旗下拥有液体乳、乳饮料、奶粉、冷冻饮品、酸奶等几大产品系列,各种类型乳品均是市场龙头。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拥有先天的乳业生产区位优势,但是乳业市场却不完全取决于“天时地利”。国内乳品行业发展周期短、快,产业结构规划、行业监管制度建设较行业发展速度相对偏缓,出现了“三聚氰胺”、奶贱伤农、卖牛弃养等现象,这些“内忧”让乳品行业的市场给了进口乳制品许多机会。从进口的数据来看,整个奶粉市场相较于十年前,进口量已经增加了7.2倍,目前不仅仅是奶粉市场,液态奶的进口量走势也是上升明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而从国内的各个区域来看,我国乳制品市场增量空间主要来自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在全国范围看,国内一线城市液态奶渗透率超过90%,人均消费量为31kg,与日本和韩国人均消费接近,二线与部分三线城市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为23kg,略高于全国人均消费水平。而目前三四线及农村地区液奶渗透率低于50%,人均消费量也大幅低于全国20.3kg的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受益于国家供给侧改革以及棚改货币化等政策,农村及低线城市居民财富提升明显,同时城镇化的加速也带来了人均收入的提高。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约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3.5倍,两者近年来均保持5%以上的稳定增长。城镇化率的加速推行则更进一步的拉升了消费能力。
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乳制品消费提升,拉动乳制品行业放量。从总量来看,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居民对乳制品消费的提升将有效带动乳制品行业复苏。2017年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液态类乳品零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8.8%,显著高于全国6.7%的整体水平。
三、我国乳制品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1、婴幼儿奶粉
数据显示,中国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为27.8%。2013年,国家疾控中心营养与慢病调查的监测数据显示,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下降至20.8%,远远低于纯母乳喂养率38%的世界平均水平。母乳喂养持续下降以及人口的自然增长有望推动婴幼儿奶粉及辅食的发展。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老年奶粉
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比重的增加,将同样带来乳制品消费结构的变化。老年人蛋白质合成代谢降低,需要补充蛋白质等营养元素,乳制品是比较好的营养物质,尤其是含钙乳品及老年奶粉将有望随着人口老龄化迎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