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产养殖行业发展概况
中国是一个水产养殖历史悠久的国家,早在1200多年前的唐朝,“四大家鱼”人工养殖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22年前,中国在颁布《渔业法》时,确立了“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将渔业发展重心由捕捞业向养殖业转移,这是中国渔业发展的一次重大转折。1988年,中国水产养殖产量首次超过了捕捞产量,到2006年,养殖产量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68%,从事养殖的渔业人口1306万人,大批农民通过从事水产养殖走上了致富道路。
按照养殖环境分类,水产养殖可以分为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
海水养殖的主要种类
种类 | 具体分类 |
鱼类 | 鲈鱼、鲆鱼、大黄鱼、军曹鱼、鱒鱼、鲷鱼、美国红鱼、河纯、石斑鱼、鲽鱼 |
虾蟹类 | 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梭子蟹、青蟹 |
贝类 | 牡蛎、鲍、螺、蚶、贻贝、江珧、扇贝、蛤、蛏 |
藻类 | 海带、裙带菜、紫菜、江蓠、麒麟菜、石花菜、羊栖菜、苔菜 |
其他类 | 海参、海胆、海水珍珠、海蜇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淡水养殖的主要种类
种类 | 具体分类 |
鱼类 |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鳊鱼、泥鳅、鲶鱼、鲴鱼、黄颡鱼、鲑鱼、鳟鱼、河鈍、短盖巨脂鲤、长吻鲍、黄鳝、鳜鱼、池沼公鱼、银鱼、鲈鱼、乌鳢、罗非鱼、鲟鱼、鳗鲡 |
甲壳类 | 虾、罗氏沼虾、青虾、克氏原螯虾、南美白对虾、河蟹 |
贝类 | 河蚌、螺、蚬 |
藻类 | 螺旋藻 |
其他类 | 龟、鳖、蛙、珍珠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70%来自中国。水产品国际贸易发展迅速,出口额自2002年开始位居世界首位。目前拥有近1500艘远洋渔船,作业海域遍及三大洋公海和32个国家的管辖水域,在境外建立了约130个基地(代表处)和合资企业,成为世界主要远洋渔业国家之一。我国先后与有关国家签署了13个双边政府间渔业合作协定、6个部门间渔业合作协议,加入了8个政府间国际渔业组织,同时还参与了12个多边国际组织有关渔业的活动,在渔业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显著增强。
二、我国水产养殖行业供需分析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2017年,我国水产养殖面积为7449.03千公顷,同比增长0.05%。其中,海水养殖面积2084.08千公顷,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27.98%;淡水养殖面积5364.96千公顷,同比增长0.33%。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水产养殖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多年来首次出现回落。2018年1-11月,全国水产品产量5375.55万吨,其中,捕捞产量1144.68万吨,同比降低5.61%,减量明显。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随着消费升级,人民对于食品的要求也正在由口味上升到营养层面。水产品一直是我国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高档水产品更是深受大众认同喜爱,国人对饮食品质的追求和消费能力的增强,将使水产蛋白特别是高端水产蛋白在饮食结构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我国水产品人均消费量近年来均逐步稳定上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年来,国家不断强调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相关的环保政策法规也不断出台,加之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理念和养殖方式正不断发生转变。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包括围网养殖等方式,即在江河湖泊中通过设置围网的方式集中养殖鱼虾等水产品),尽管对于养殖户来说,产量高、收益多,但养殖效率低、且对于湖泊本身生态结构的破坏较大,大量富营养物质和药物、废水废物等随意排入开放水域。近两年,“退渔还湖”政策在全国各地普遍展开,大量围栏拆除,同时地方政府对于养殖户也有相应的补贴政策,水产养殖行业被动去产能。
三、水产养殖行业发展格局分析
我国主要水产养殖区域在辽宁、山东等沿海地区以及江苏、浙江等东南地区。我国淡水养殖总产量多年来一直位居世界首位,近年来更是以飞速增长。从分省市的水产养殖面积排名来看,2017年辽宁省的水产养殖面积达到了878700公顷,排名全国第一,其次是山东省,833586公顷。

资料来源: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水产品是人类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它富含优质蛋白、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而且数量和比例符合人体需要,特别是含有人体需求量较大的亮氨酸和赖氨酸。水产品中的结缔组织含量远比畜肉少,鱼类肌纤维较短,蛋白质组织松散,水分含量高,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把营养性需求作为食品消费的第一需要,水产品的消费比重上升是大势所趋。
由于传统捕捞渔业已达到最大产量水平,发展水产养殖是填补水产品供需缺口的唯一途径。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渔业资源更显得匮乏,因此发展水产养殖是我国水产业的必然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