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煤炭行业供给情况分析
在国家推动优质产能释放的政策助力下,我国主产地煤矿开工率提高,煤炭产量实现增长。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煤炭产量累计达到35.2亿吨,同比增长3.30%,是2014年以来的首次正增长。但受到煤电开始供给侧改革及环保、安全治理措施趋严等因素影响,在2016年低基数背景下煤炭产量增速稍显偏低。2018年后,煤炭优质产能有序释放,产地煤矿生产基本正常,煤炭供应总体保持稳定增长。2018年12月,我国原煤产量为3.2亿吨,同比增长2.1%,增速比上月回落2.4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033万吨,环比减少18万吨。
随着完善煤炭产能置换加快优质产能释放等政策的持续推进,原煤生产逐步恢复,2018年原煤产量35.5亿吨,同比增长0.8%。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煤炭加工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冬季供暖季以来,国内原煤产量稳定增长,市场供给较为充足。受此影响,12月份煤炭进口量大幅减少,仅进口1023万吨,为2014年6月份以来最低月进口量,同比下降55.0%。2018年全年进口煤炭2.8亿吨,同比增长3.9%,比上年回落2.2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煤炭行业需求分析
煤炭行业的下游需求主要集中在电力(约占 55%)、钢铁(约占 16%)、建材行业(约占 13%)和化工(约 6%),其余主要为民用煤等其他行业。
我国“富煤少气贫油”的资源结构决定了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重要地位。虽然国家近年来一直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煤炭在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逐年下降,2017 年约为 60%左右,但中长期看,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费比重不会低于 50%。由于我国能源消费总量逐年增长,虽然煤炭占比呈小幅下降趋势,但煤炭消费的绝对数量未来仍有稳步增长的潜力。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要形式是火力发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8年1-12月份,全国火力发电量累计49794.7亿千瓦时。分省市来看,火力发电量超过3000亿千瓦时的共有10个省区,分别是山东、江苏、内蒙古、广东、山西、河北、新疆、河南、浙江、安徽,累计发电量达33055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6.4%。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我国煤炭价格走势
2018年煤炭价格维持相对高位,呈现淡季不淡、旺季不旺走势。12月,动力煤方面,随着采暖需求旺季,电厂需求环比逐步改善,电厂平均日耗将有所上行,同时港口和电厂库存处于历史高位,预计动力煤价将维持目前高位;焦煤方面,钢厂需求或将放缓,随着钢焦价格下行,同时部分地区限产因素影响,供需不旺,焦煤价格趋于稳定;无烟煤方面,价格相对较高,下游需求放缓,同时受环保、安监等因素影响,产量也处于低位,价格也将持续维稳。截至2018年12月底,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炭综合交易价格为每吨570元,比11月末下跌9元;5000大卡煤炭为每吨512元,下跌11元;4500大卡煤炭为每吨454元,下跌12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两年来,政策持续起着平抑煤价波动的作用。一是通过调节煤炭进口量,以国内煤炭供给适应季节性需求变化;二是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使地方政府主动维持煤价平稳;三是通过推动长协签订,平稳长期价格预期,平抑煤价,长期合同对稳定供需关系和煤炭价格发挥了重要的“压舱石”作用。2018年11月底,发改委下发《关于做好2019年煤炭长协合同签订履行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鼓励支持更多签订2年及以上量价齐全的中长期合同,并指出2019年新增的铁路运力原则上应优先保障煤炭中长期合同需求。《通知》要求中央和各省区市及其它规模以上煤炭、发电企业集团签订的中长期合同数量,应达到自有资源量或采购量的75%以上,且不能低于上年水平。
四、2019年煤炭行业展望分析
1.去产能目标力度放缓
2018年以来政府对去产能节奏和力度的把控程度加强,按照2018年实际完成1.5亿吨目标计算,则2016-2018年分别化解过剩产能3.5亿吨、1.2亿吨、1.5亿吨,合计6.2亿吨,剩余1.8亿吨去产能目标将在2019-2020年实现,相比“十三五”前三年,去产能目标力度将放缓。
2.产量预计小幅增长
影响国内煤炭供给的因素包括在建产能置换投放、去产能、以及环保安监等。2019年,预计在建产能置换保持增量投放,去产能规模有所下降,环保安监工作持续严格。招商证券预测,2019年底将形成产能42.2亿吨,同比增长1%,2020年底形成产能43亿吨,同比增长2%。在此基础上,煤炭产量预计维持小幅增长,2019年预计产量40亿吨,同比增加约1.3%。到2020年产量达到40.6亿吨,同比增加1.6%。
3.需求增速或将回落
未来几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将处平台期波动,增速或将出现回落。预计2019-2020年我国煤炭需求约43.1亿吨和43.7亿吨,同比增长约1.3%和1.4%。从下游消费看,当前我国实际开工建设的煤化工项目大约有37个,设计达产之后的耗煤将在3.5亿吨,对未来煤炭消费增长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生铁产量已经没有大的增长空间,焦炭需求增长空间有限。2018年以来,我国环保政策继续从严,对钢铁行业、炼焦行业等下游行业提出较高的环保要求,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设定了2020年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目标,重点区域加大独立焦化企业淘汰力度,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实施“以钢定焦”,力争2020年炼焦产能与钢铁产能比达到0.4左右,环保政策对部分地区煤炭需求产生一定影响。
4.进口煤继续维持平控
国家发改委对进口煤的限制措施还将持续,2019年煤炭进口将继续维持平控。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有控有进,旺季放开进口以平抑煤价的政策还会持续。因此,预计2019-2020年,煤炭进口量基本持平,预计在2.9亿-3亿吨左右。出口方面,我国煤炭出口量少,基本维持在500万吨左右。
5.煤价继续高位波动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重视煤炭保供稳价,推进电煤直购直销、促进长期协议签订、运力保障等工作。预计2019年受政策托底影响,煤价仍将保持高位波动。首先,高比例长协促煤价稳定。2018年12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做好2019年煤炭长协合同签订履行有关工作的通知》,维持对煤炭长协签订的支持态度,鼓励签订期限由1年拓展至2年,支持更多签订2年及以上量价齐全的中长期合同,显示了政策希望煤电双方建立更长期的购销稳定关系,有助于平抑煤价大幅波动。此外,神华、中煤分别已签订了3及5年的长协合同,锁定长协量及现有定价方式,也有助于稳定大型煤炭、电力企业价格预期。
6.煤企盈利预期良好
煤价中枢稳定,长协煤比例增加,煤企盈利预期稳健。2017-2018年,受益于去产能、高煤价等因素影响,煤企盈利水平持续较高。未来煤炭产量、价格预期大概率稳定,企业盈利空间依然存在。此外,由于煤炭行业的营业收入增速大于营业成本增速,表明煤企成本控制能力加强,进一步支撑企业业绩持续改善。
7.固定资产投资维持低位
除释放优质产能外,政府还将继续执行禁止新增其他煤炭产能、严格控制新增煤炭产能用地用矿等措施,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将继续对煤炭行业投资起到抑制作用;另外,煤价未来回调预期依然存在,投资者对市场仍持谨慎态度。预计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低位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