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
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即医疗机构以购买为目的付给医疗器械出租人相应的租金从而获得医疗器械使用权,其投资回报,一般有固定回报率和浮动利率两种形式。浮动利率,也就是医疗人常说的投放,是指医院和医疗器械出租人按比例分享医疗器械收益。从政策导向、我国医疗需求实际和市场经济规律来看,医疗设备融资租赁业务未来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长期以来,医疗器械产业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颇受重视,上世纪 90年代至本世纪初,其增长的动力主要源自于少数发达国家。然而近年来,新兴市场的崛起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引发了医疗器械市场的新的增长点。
2017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405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预计2024年将达到5950亿美元,复合增速约为5.6%。从子行业来看,体外诊断占比仍然最大,其次为心血管、影像设备、骨科。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增速明显超过药品市场增速,约为药品市场增速的2倍左右。从医疗器械与药品市场规模相比来看,发达国家基本达到1:1,全球平均水平约为0.7:1,中国市场仅为0.25:1,医疗器械市场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据统计2017年我国医疗器械产业销售收入为2828.10亿元,年度利润总额为325.10亿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二、医疗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当前,我国医疗机构正逐渐进入市场化阶段,多数医疗机构的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采用以药养院的方式,资金限制较大。而且对于中西部小型医疗机构而言,医疗设备所需资金压力更加巨大,难以承担全额支付。融资租赁方式则可以有效缓解医疗机构的资金压力。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1354.27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2828.1亿元,其中2017年我国医疗设备融资租赁规模为628亿元,国内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渗透率从2011年的11.1%增长至2017年的32.4%。未来随着融资租赁业务的优势,医疗设备行业融资租赁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
当前,我国医疗机构正逐渐进入市场化阶段,多数医疗机构的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采用以药养院的方式,资金限制较大。而且对于中西部小型医疗机构而言,医疗设备所需资金压力更加巨大,难以承担全额支付。融资租赁方式则可以有效缓解医疗机构的资金压力。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从2011年的1354.27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2828.1亿元,其中2017年我国医疗设备融资租赁规模为628亿元,国内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渗透率从2011年的11.1%增长至2017年的32.4%。未来随着融资租赁业务的优势,医疗设备行业融资租赁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高。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医疗设备的租赁是受医疗界高度重视的筹资方式。而在我国,医疗设备租赁尚属起步阶段。一方面,国内医院对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缺乏了解,甚至有的医院把融资租赁简单理解为高利率资金放贷。有些地方的卫生行政部门由于不了解融资租赁甚至人为设置障碍,使得设备租赁进程发展缓慢。另一方面,租赁公司对医疗行业的认知也有待深入,由于对医疗行业的不了解,对投资风险的把握没有信心,使得相当多的租赁公司不敢轻易涉足医疗行业。据统计,目前国内医疗设备租赁的市场渗透率不足5%,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
三、医疗设备租赁市场前景展望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金融+医疗成为大势所趋。在国家大力推动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的契机下,融资租赁因其灵活、快捷、融资金额大、资金到位快等多方面的优点,使医疗设备融资租赁逐步得到医院的认可,越来越多地在实践中采用,有力地推动了医疗领域快速发展。
1、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2015年9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8号)指出“根据融资租赁特点,便利融资租赁公司申请医疗器械经营许可或办理备案”。2016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11号),明确提出:“探索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与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合作,为各类所有制医疗机构提供分期付款采购大型医疗设备的服务。”国务院出台的这两个意见,肯定了融资租赁在各类所有制医疗机构采购大型医疗设备业务中的积极作用,支持医疗设备生产企业、医疗机构与租赁公司的合作,意在推动医疗设备融资租赁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分期付款采购大型医疗设备的服务对象包括“各类所有制医疗机构”。“各类所有制医疗机构”当然包括公立医疗机构。只要发展需要,公立医疗机构应可以开展医疗设备融资租赁,这符合国家政策导向。近年来,个别地方政府却欲对这种发展模式说“不”,是短视行为,既不符合政策导向,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2、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符合中国发展实际
人口提前进入老龄化,是我国必须面对的现实。老龄化提升了医疗服务需求,必然带来医疗支出的增加。目前,中国医疗的支出稳步增加,预计到2018年中国医疗总支出将达到61242亿元。老龄化将会驱动医疗行业高速发展,各医疗机构购买和更新设备(尤其是大型设备)的需求会持续增长。医疗机构进行设备购置以及更新换代所需资金一般有三个渠道:内部积累、政府划拨和外部融资。显然前两种资金来源是缓慢而有限的,要满足所有医院对医疗设备的需求根本不可能实现,这就使得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市场迎来高速增长黄金期。
3、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有效降低医院的财务风险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断地加大投入力度,引进先进医疗器械成为各家医院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然而高端的医疗器械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一台设备动辄几百万,医疗机构要购买设备经济压力可想而知。医疗机构很多时候要通过融资租赁方式来获得设备的使用权,不用一次性付出大量资金,不形成对医院的负债,可大大减轻医疗机构的经济负担,有效降低医疗机构的财务风险。
1、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2015年9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8号)指出“根据融资租赁特点,便利融资租赁公司申请医疗器械经营许可或办理备案”。2016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11号),明确提出:“探索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与金融租赁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合作,为各类所有制医疗机构提供分期付款采购大型医疗设备的服务。”国务院出台的这两个意见,肯定了融资租赁在各类所有制医疗机构采购大型医疗设备业务中的积极作用,支持医疗设备生产企业、医疗机构与租赁公司的合作,意在推动医疗设备融资租赁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分期付款采购大型医疗设备的服务对象包括“各类所有制医疗机构”。“各类所有制医疗机构”当然包括公立医疗机构。只要发展需要,公立医疗机构应可以开展医疗设备融资租赁,这符合国家政策导向。近年来,个别地方政府却欲对这种发展模式说“不”,是短视行为,既不符合政策导向,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2、医疗设备融资租赁符合中国发展实际
人口提前进入老龄化,是我国必须面对的现实。老龄化提升了医疗服务需求,必然带来医疗支出的增加。目前,中国医疗的支出稳步增加,预计到2018年中国医疗总支出将达到61242亿元。老龄化将会驱动医疗行业高速发展,各医疗机构购买和更新设备(尤其是大型设备)的需求会持续增长。医疗机构进行设备购置以及更新换代所需资金一般有三个渠道:内部积累、政府划拨和外部融资。显然前两种资金来源是缓慢而有限的,要满足所有医院对医疗设备的需求根本不可能实现,这就使得医疗设备融资租赁市场迎来高速增长黄金期。
3、医疗设备融资租赁有效降低医院的财务风险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断地加大投入力度,引进先进医疗器械成为各家医院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然而高端的医疗器械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一台设备动辄几百万,医疗机构要购买设备经济压力可想而知。医疗机构很多时候要通过融资租赁方式来获得设备的使用权,不用一次性付出大量资金,不形成对医院的负债,可大大减轻医疗机构的经济负担,有效降低医疗机构的财务风险。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医疗设备租赁行业市场运营现状及投资规划研究建议报告》
本文采编:CY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