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针织面料印染市场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外印染行业的发展趋势,就是高效、节能和环保,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生产力要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就是最直接的手段;而节能已到了必须采取措施的阶段;在采取节能措施,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还必须要有环保意识和污染处理手段。2013年我国针织面料印染市场规模为2203.50亿元,到2017年为2230.15亿元。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我国针织面料印染市场产量和销量情况来看,2013年针织面料印染行业产量为216.94亿米,销量为185.48亿米,产销率为85.5%,2017年行业产量为215.87亿米,销量为189.53亿米,产销率为87.8%,行业产销比在逐渐提高,产能过剩的形势有所好转。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目前在我国针织面料印染市场成本中,热电、水成本最高,占比达到42%,其次是人工折旧及其他和蒸汽成本,占比分别为22%和15%。染料和助剂在印染市场成本中只占到21%。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我国针织面料印染市场进出口及竞争格局分析
2017年,我国针织面料印染市场的出口量为72.2亿米,行业进口量为3.9亿米,总体来看,我国在针织面料印染行业中保持着出口大国的地位。不过,由于贸易形势的变化,近年来,行业出口量和进口量均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预计到2020年我国针织面料印染市场进出口量分别为4.1亿米、72.5亿米。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针织面料印染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省份,行业需求增速下滑后,这些地区水资源丰富、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发达、环境承载能力强等优势凸显,产能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广东五省份印染布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96%,其中浙江地区占比接近63%。针织面料印染行业受这些地区地方政府的政策影响较大。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针织面料印染产品消费区域分布较为均衡,其中华东地区和华中地区占比最高,分别为25%和19%,其他区域保持在11%-16%之间。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我国针织面料印染行业发展趋势
1、研发趋势
(1)冷轧对前处理和染色工序技术
主要是指采用冷轧堆前处理工艺,通过低温堆置、短时汽蒸及逆流水洗等环节,不仅能够有效节约用水量,而且在染色工序中,使用低浴比溢流染色机等设备,最大程度上节约新鲜水用量,此外,该项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全程属于半连续运行状态,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适合大规模推广。
(2)坯布漂染选用煮、漂、染浴法技术
主要是采用布液分离系统,降低储布水量,同时,降低染色浴比,以此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该项技术,能够有效控制降温及升温产生的能源消耗量,实现最少投入,获取最大价值目标。
(3)气流染色技术
除了喷射染色技术,还可以利用空气流进行染色,主要是将空气动力学原理作为基础,利用离心式高压风机制造高速飞流,经喷嘴雾化染液,直接喷向织物。气流染色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染液接近和突破织物纤维界面层,促使织物易得色和均染,且有利于适当织物加工产生的应力,避免折痕的出现,提高织物细腻度,且气体密度较低,产生的阻力较小,其张力也随之下降。
(4)泡沫整理
泡沫染色技术作为一项新型技术,主要将染色剂通过发泡机冲入一定比例空气,制成泡沫体后,在织物上一种低给液染色工艺。泡沫染色技术能够准确控制带液量,更好地实现染色标准,且通过调整充入空气的比例,能够控制喷入织物的深度,提高染色有效性,不仅如此,泡沫染色能够实现快干目标,节约用水,提高染整加工质量。
(5)数码喷墨印花技术
喷墨印花技术主要是指一种全新的印花方式,是建立在传统印花基础之上,利用数码技术,直接在织物上喷印,实现提高印花精度目标。数码喷墨印花技术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印花订单,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印花占地面积大、且污染严重等弊端,未来,具有广阔大发展前景。除了上述技术,还包括涂料印染、小浴比染色等技术,在具体生产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技术,促进生产顺利进行。
2、市场发展趋势
提升行业整体智能化水平是印染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面。随着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和数码印花为代表的一批印染新技术快速发展,以及精细化管理在一些企业有效推行,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工艺参数在线采集与自动控制系统、化学品自动称量和自动输送系统以及数字化、智能化装备,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管理与工艺技术、企业运营管理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部分优势企业将通过建立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生产执行管理系统(MES)、计划管理系统(ERP)及现场自动化系统(SFC)的结合,从单一装备的智能化向整体工厂智能化转变。
十二五”期间,印染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实现节能环保目标任务依然艰巨。行业将着力推进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技术的深度开发和应用;加强有毒有害化学品替代技术开发,建立纺织化学品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装备,提高行业整体装备和工艺水平。
产品创新开发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推进供给侧改革,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重点开发高档次、高品位、高附加值产品,为行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全流程数字化绿色生产线建设,推广染料助剂自动配送系统,提高产品质量和品质;注重从加工生产向前端设计研发、后端市场终端控制延伸,引导并创造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加强高品质、多功能、智能化产品开发,使纺织品面料向舒适化、时尚化、环保化、多元化、多功能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需求;加快制定绿色产品评价标准,推动绿色产品评价,引领绿色消费。
本文采编:CY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