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发展环境、竞争格局及发展前景展望分析「图」

  一、背光显示模组概述
  背光显示模组的功能在于供应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使液晶显示面板能正常显示影像。背光显示模组的基本构成主要包括遮光胶、增光膜、扩散膜、FPC与LED组件、双面胶、导光板、胶铁一体、反射膜等。
  背光源最早应用于军用设备上的仪表显示,经过接近60年的发展,背光源及其组成的背光显示模组已形成独立的学科和产业。按照发光源类型的不同,背光显示模组可以分为LED背光显示模组、CCFL背光显示模组、EL背光显示模组。自2004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第一款以LED为背光源的液晶显示电视开始,LED器件技术、性能不断提高。LED背光显示模组具有以下优点:(1)使液晶显示模组轻薄化;(2)寿命长、低能耗、更环保;(3)色彩表现力更好。因此,目前LED背光显示模组已成为了背光显示模组发光形式的主流。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背光显示模组企业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光学膜材、FPC、LED灯珠、导光板、塑胶粒等;下游客户为液晶显示模组企业;终端产品应用为消费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和专业显示电子产品如车载显示器、医用显示仪和工控显示器等。背光显示模组的发展与液晶显示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液晶显示模组应用广泛,涵盖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和专业显示电子产品领域。液晶显示模组企业为应对市场需求和竞争,需经常推陈出新,更换产品品种、外观等,对其供应商背光显示模组的产品品质、供应能力、性能稳定性要求较高,一般其选定供应商后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不会轻易变换。我国液晶显示模组生产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提高,为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尤其是我国大陆本土中小尺寸背光显示模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宏观环境情况
  我国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大国,同时也是电子信息产品消费大国。对于背光显示模组行业而言,我国产业的发展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中小尺寸消费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专业显示产品如车载显示器、医用显示仪、工控显示器,以及新兴液晶显示终端应用产品如智能工业级手持终端和物联网智能家居等终端产品的强劲需求,为我国背光显示模组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带动背光显示模组需求的持续上涨。
  此外,目前我国液晶显示行业上游环节的外资占比率较高,制约了我国液晶显示产业的发展。而背光显示模组作为液晶显示模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资占比率过高将影响我国本土液晶显示行业的整理盈利能力。我国本土背光显示模组行业的发展以中小尺寸背光显示模组为发展基础和主要动力,随着本土厂商技术的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升,本土中小尺寸背光显示模组厂商未来可与外资企业进一步争夺具备较高利润空间的高端中小尺寸背光显示模组市场份额,形成外资厂商产品的有效替代,亦将为我国本土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发展释放空间。
  1、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宏观环境情况
  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电子信息制造企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7.2个百分点。2017年,我国全年共生产手机和彩色电视机19亿部和1.72亿台,均增长1.6%,其中智能手机和液晶电视机14亿部和1.69亿台,分别占比达到74.3%和98.07%。
2017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情况分析
行业
指标
单位
全年完成额
增速((% )
一、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
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
136,597.31
13.2
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19,986.60
25.3
二、主要产品产量
手机
万部
190,000
1.6
其中:
智能手机
万部
140,000
0.7
-
彩色电视机
万台
17,233
1.6
其中:
液晶电视机
万台
16,901
1.2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液晶显示面板需求增长带动背光显示模组增长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的发展与液晶显示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我国成为全球液晶显示行业发展的重点地区,特别是在全球液晶显示面板的生产向我国大陆转移的背景下,液晶显示面板生产厂商出于对关键组件需求的增长以及降低成本的压力,均倾向于就近选择配套背光显示模组厂商。由于我国具备劳动力优势,一些具备较强实力的境外背光显示模组厂商也在我国大陆投资设厂,如中国台湾的瑞仪光电、韩国e-LITECOM公司、日本欧姆龙集团和日本美蓓亚集团等。受此趋势的带动,我国大陆本土企业也抓住机遇涉足背光显示模组的研发和生产。与我国液晶显示面板产业分布相适应,以韩资、日资和台资为主的外资大尺寸背光显示模组生产厂商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以生产中小尺寸背光模组为主的我国本土背光显示模组厂商则主要分布在华南珠三角地区。同时,在我国大陆面板生产线密集投放的背景下,我国华北和华中地区也陆续建设了较多面板生产线。
  目前,我国液晶显示行业正在经历产能扩张、出货增加以及技术提升阶段。根据市场公开数据及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液晶显示面板已投产生产线产能约为每月564万平方米,全球未投产生产线产能超过66万片每月。我国国内不断加快液晶显示面板生产线建设步伐,液晶显示面板巨大存量和增量产能及产出将有力地带动其必备关键配套组件背光显示模组需求的有力增长。
国内已投产主要中小尺寸液晶面板生产线
序号
厂商
产地
代数
1
京东方
北京
5 代线
成都
4.5 代线
合肥
6 代线
鄂尔多斯
5.5 代线
2
深天马
上海
4.5 代线、5.5 代线
成都
4.5 代线
武汉
4.5 代线
厦门
5.5 代线、6 代线
3
华星光电
武汉
6 代线
4
深超光电
深圳
5 代线
5
友达光电
昆山
6 代线
6
中国电子熊猫集团
南京
6 代线
7
天亿显示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成都
6 代线
8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5 代线
9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昆山
5 代线
10
华佳彩
莆田
6 代线
11
信利
汕尾
5 代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带动中小尺寸背光显示模组增长
  液晶显示终端应用产品的产量直接影响液晶显示屏和背光显示模组的需求,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作为目前液晶显示模组最大的应用领域,对背光显示模组需求的增长具有重要影响。自苹果推出第一代iphone以来,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呈现爆发式发展,智能手机逐渐取代传统手机成为人们主流的日常电子消费品。
  2015年,我国手机产量达到18.13亿部,2016年国内手机市场产量20.58亿部,2017年国内手机产量出现回落,年初产量下滑至19.22亿部。智能手机的产量从2016年的15.4亿部下滑至2017年的14.3亿部。
2011-2017年我国手机及智能手机产量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工信部
  虽然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销量增速有所放缓,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华为、小米、VIVO、OPPO、联想、中兴等国产手机品牌的崛起,本土品牌智能手机所占市场份额却凭借性价比高、个性应用符合顾客使用习惯等优点持续创新高,年增长率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未来中国本土品牌手机将会在国际市场占据更加重要的市场地位,同时树立起更多如华为Mate系列产品的高端品牌形象。
  我国国产手机崛起的同时带动了我国国产手机液晶显示面板的迅速发展,2017年全球手机显示屏总出货量达20.1亿片,相比2016年增长达3%。其中,非晶硅(a-Si)LCD手机面板出货量则为9.79亿片,同比略有下降,低温多晶硅(LTPS)LCD面板的出货量达到6.2亿片,较上年增长21%。
2017年全球LTPSLCD智能手机显示屏主要供应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背光显示模组行业竞争情况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发展初期,行业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国台湾和日本、韩国,主要企业有中国台湾的瑞仪光电和中强光电、日本欧姆龙集团、日本美蓓亚集团、韩国e-LITECOM公司等。近年来,随着背光显示模组技术的逐渐发展,我国大陆本土背光显示模组企业增长较快,本土背光显示模组厂商中小企业较多,行业呈现梯队分化效应,且集中度日渐提高。在领先梯队中,出现了一批如隆利科技、东莞三协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等优质背光显示模组企业。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作为液晶显示行业的配套产业,其分布与液晶显示行业具有类似的特点,且呈现出较明显的产业集群效应。目前,我国液晶显示模组企业和背光显示模组企业均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和珠三角集群。其中,长三角集群主要以台资企业、韩资企业和日本企业为主,产品以大尺寸液晶显示模组、大尺寸背光显示模组和高端中小尺寸背光显示模组为主。而珠三角则以本土企业为主,产品以中小尺寸液晶显示模组和背光显示模组为主。
液晶显示模组企业和背光显示模组主要企业的大致分布
区域
背光显示模组企业
长三角集群
瑞仪光电、中强光电、日本欧姆龙集团、日本美蓓亚集团、韩国e-LITECOM公司
珠三角集群
隆利科技、东莞三协精工科技有限公司、伟志控股有限公司、深圳市宝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德仓科技有限公司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研发能力的提升、生产经验的积累和品质的日益增长,以及中小尺寸液晶显示终端应用产品的极大丰富化,我国本土背光显示模组产业近年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背光显示模组也成为了液晶显示产业链中实现我国本土化最快的关键组件之一。目前,我国的中小尺寸背光显示模组企业不仅占据了国内液晶显示传统应用领域较多的市场份额,并且正以较高的性价比优势与外资企业和境外企业争夺高端中小尺寸背光显示模组份额。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主要企业
企业名称
基本情况
瑞仪光电
瑞仪光电成立于1995年7月,是我国台湾地区第一家专业从事背光显示模组研发与制造的厂商,主要业务为背光显示模组的设计、制造、组装和销售。
e-LITECOM
韩国e-LITECOM公司设立于1984年,是韩国领先的专业从事中小尺寸背光显示模组产品的企业,也是国际上具备较强实力的背光显示模组厂商之一。
日本美蓓亚集团
日本美蓓亚集团为日本第一家微型、小口径滚珠轴承专业生产厂家,创立于1951年,并逐步扩展至机械加工、电子设备加工领域。
东莞三协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三协精工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生产高亮度背光显示模组产品,成立于2003年7月,公司为港资企业,其股东为三协精工(香港)有限公司。
伟志控股有限公司
伟志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注册于开曼群岛,其总部位于中国香港,并于2014年11月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LED背光产品的公司,在深圳、惠州和宜昌设有工厂。
深圳市宝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从事LED背光源模组及电容式触摸屏研发、生产和销售。其成立日期为2006年8月10日,经营范围为“生产销售背光源、新型平板显示器件;货物及技术进出口
江西联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营业务为光电子器件及应用产品、电线电缆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用于手机、平板等背光源显示、家电智能控制部件、照明用LED灯具、通信电缆、电力电缆以及军工应用等领域。
厦门弘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厦门弘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为弘信电子(300657)子公司,成立于2011年1月5日,注册资本为1,500万元,主要从事显示屏背光模组的研发、制造与销售。
日本欧姆龙
欧姆龙成立于1933年,是全球知名的自动化控制及电子设备制造厂商,其产品涵盖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子、社会系统、健康医疗设备等广泛领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1、产业政策的积极扶持推动行业的发展
  背光显示模组作为液晶显示模组必备的关键配套组件,在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扶持液晶显示产业的背景下,发展前景广阔。从国家信息产业“十五”规划到“十三五”发展规划,都把发展新型显示器件放到了重要位置,明确提出要加速发展新型显示器件及关键原材料产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1)将新型显示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动之一;2)鼓励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培育新兴显示产业等作为新增长点;3)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产业发展壮大,大力推进新兴前沿领域创新和产业化。在政府有关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液晶显示行业具备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而背光显示模组也成为了液晶显示产业链中实现我国本土化最快的关键组件之一。
  2、液晶显示终端应用产品需求旺盛,背光显示模组市场前景依然广阔
  背光显示模组广泛地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等消费电子产品。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对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产品呈现了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液晶显示终端应用产品市场发展迅速,直接带动了背光显示模组的市场需求。此外,未来随着我国车载显示器、医用显示仪、工控显示器等各个专业显示领域应用更为广泛,以及我国物联网智能家居在人们生活中的渗透更为深入,专业类和新型类液晶显示终端应用产品的发展也将带动背光显示模组的发展。
  3、液晶显示行业全球产业转移,带动中小尺寸背光显示模组行业本土化发展
  从目前液晶显示行业全球格局来看,韩国市场份额由于技术升级及生产策略调整影响略有滑落,但整体依然处于行业领头位置;中国台湾市场份额整体表现稳定;日本市场占有率较90年代下滑明显,其国内厂商日渐式微,市场占有率处于较低位置。而随着我国大陆显示面板新产线的密集投放,液晶显示行业配套产品就地供应具备越来越高的成本优势,我国大陆地区将逐渐成为全球液晶显示行业及其配套行业的重心。此外,由于中小尺寸液晶显示终端应用产品的多元化发展,以及其典型代表如智能手机具备更新换代速度较快的特性,中小尺寸背光显示模组作为我国背光显示模组厂商发展的基础,具备做大做强的广阔空间。随着国内众多以生产智能手机为主的液晶显示面板生产线陆续建成投产,国内背光显示模组自给率将继续提升,带动中小尺寸背光显示模组行业本土化发展。
  未来背光显示模组行业的发展趋势:
  作为液晶显示模组必备的关键配套组件,背光显示模组的亮度、色度、均匀度和厚度对液晶显示模组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随着用户对液晶显示终端应用产品用户体验、产品性能、外形设计要求的持续提升,背光显示模组也朝着较大尺寸、超薄、高亮、窄边框、应用多元化,以及高色域、曲面化、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
  1、背光显示模组向较大尺寸发展
  自智能手机出现以来,智能手机屏幕尺寸一直向较大尺寸发展。小屏手机虽在便携性和单手操控性上存在优势,但在视频以及游戏体验上,大屏手机则更胜一筹。
  2、背光显示模组向超薄化发展
  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尤其是智能手机领域,超薄化的机身能给用户带来更佳的体验。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旗舰手机机身厚度基本维持在6mm-8mm之间,如苹果iPhone8的机身厚度为7.3mm,华为Mate10为7.9mm,OPPOR11S为7.1mm等。液晶显示模组的超薄设计对背光显示模组厂商的光学设计和工艺制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推动着背光显示模组厂商尤其是我国本土中小尺寸背光显示模组厂商持续投入研发,在保证背光显示模组超薄化的情况下依然保证背光显示模组显示的亮度和均匀度。
  3、背光显示模组向高亮化发展
  亮度是背光显示模组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如何在同样条件的发光源下得到更高亮度的背光显示模组是各背光显示模组生产厂商需要掌握的核心技术。背光显示模组的整体光学性能主要取决于导光板和各膜材的性能,尤其是导光板的光学设计和工艺制作能力,以及成品的精密组装能力。同样的发光源下,更高的亮度证明了背光显示模组的光效率利用能力,也更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
  4、背光显示模组向超窄边框发展
  从结构上看,液晶显示模组外边缘需要预留一部分空间放置玻璃密封胶和保护玻璃用的胶铁支架。同样,对背光显示模组而言,遮光胶和胶铁一体也会在背光显示模组边缘占据一定的空间。目前,智能手机领域已形成了超窄边框的潮流。超窄边框可以增加手机的视觉效果,使用户感受到更为沉浸的体验。此外,超窄边框还可以增加手机的屏占比,减少机身体积,使握持更为便捷、触控更为精确。终端应用产品向超窄边框化的发展趋势也决定了背光显示模组向超窄边框化发展。为顺应该发展方向,背光显示模组生产厂商需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包括提高模切冲切、五金成型、产品组装等各项精度。
  5、背光显示模组行业终端应用产品多元化发展
  目前,中小尺寸背光显示模组主要应用在手机、平板电脑等领域。随着终端产品应用多元化发展,中小尺寸背光显示模组还将更广泛地应用于包括车载显示器、医用显示仪、工控显示器、智能工业级手持终端等产品上。终端应用产品多元化的发展从产品定制化程度、抗电磁干扰、稳定性等方面都对背光显示模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背光显示模组生产厂商需紧密把握行业动态,适时根据应用产品需求推出适用的背光显示模组,以抓住市场机会,保持市场竞争力。
  除上述趋势外,为符合终端应用产品和社会节能低碳环保的要求,背光显示模组还朝着高色域、曲面化、低能耗的方向发展。

 

本文采编:CY237
下一篇

2018年我国染料行业产能、竞争格局及发展前景展望分析「图」

2000年以后,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在世界染料市场中的产量逐年增加,中国的染料工业抓住机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2004年起,中国的染料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约占世界染料产量的60%。2017年,我国染料产量达到99万吨,相比2016年增长6.68%。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