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电子标签(RFID)行业规模及投资机遇分析,物联网助推电子标签产业发展【图】

  一、电子标签行业概况
  电子标签又称射频标签、应答器、数据载体;阅读器又称为读出装置、扫描器、读头、通信器、读写器(取决于电子标签是否可以无线改写数据)。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和数据交换。
  中国在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国家信息化重大工程(金卡工程)建设,引导众多行业开展了RFID应用试点、培育了市场。从时间上规划,中国的RFID产业发展大致需要经过四个阶段:2006年之前的培育期,2006-2010年初创期,2011-2015年高速成长阶段,2015年以后的成熟期。
RFID行业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RFID的产业链主要由芯片设计、标签封装、读写设备的设计和制造、系统集成、中间件、应用软件等环节组成。目前我国还未形成成熟的RFID产业链,产品的核心技术基本还掌握在国外公司的手里,尤其是芯片、中间件等方面。当前低、高频标签封装技术在国内已经基本成熟,但是还不能进行超高频及微波标签的封装,这部分产品主要依赖于进口。低频、高频读写器制造技术已比较成熟,但是只有极少数企业已经具备了超高频读写器设计制造能力。国内企业基本具有RFID天线的设计和研发能力,但还不具备应用于金属材料、液体环境上的可靠性RFID标签天线设计能力。系统集成是发展相对较快的环节,而中间件及后台软件部分还比较弱。
RFID产业链示意图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电子标签产业规模情况分析
  RFID技术是“万物互联”的关键技术。我国是全球最大的RFID生产、加工基地。2016年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国射频识别技术政策白皮书》、《800/900MHz频段射频识别(RFID)技术应用规定(试行)》等政策,着手RFID技术研发与标准制定,助推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2017年中国射频识别(RFID)市场规模超660.2亿元,同比增长32.04%。近几年我国RFID产业规模情况如下图所示:
2010-2017年中国RFID产业规模情况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金融支付领域是我国RFID技术应用最大的市场,占比27%;其后依次为交通管理(12%)、军事安全(11%)和身份识别(11%),公共事业(7%)、仓储物流(6%)和资产管理行业(5%)应用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服饰、医疗、食品与其他领域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2017年中国我国RFID应用市场格局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物联网助推中国RFID产业发展
  2008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780亿元,2014年达到了6000亿元,2015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7500亿元,2016年则达到9350亿元左右。2017年我国物联网行业规模达到了11200亿元。近几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情况如下图所示:
2011-2017年我国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RFID 是物联网的一种重要基础技术,物联网概念明确规划了RFID和相关传感技术的未来应用和发展方向,必定会促进RFID技术的普及应用。
  RFID具有明显优势,被认为是物联网近程感知技术的最优选择。国际电信联盟(ITU)已经将射频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列为物联网关键技术。
  物联网是利用射频识别(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相结合形成一个覆盖万事万物的新时代巨大网络,通过对全球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共享,实现对物品(商品)的透明管理。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将实现“智慧城市”、“智慧全球”,是续互联网信息化时代技术革命的深化,物品(商品)将能够彼此进行“交流”,小到牙刷(甚至更小),大到建筑物,无需人为的干预就能实现信息互联与共享。物联网将涉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食品安全、政府办公、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人员救援等全球各个应用领域,将给全球社会带来实质性的变化。
  RFID产业的发展在物联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物联网最前端的关键技术。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区别是一个是虚拟世界,一个是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结合,互联网传输的是数字代码,物联网这个物理世界中的事物本身无法产生数字代码描述,必须借助各种射频设备,帮其按上一个“身份”,把它变得智能化,这个物体就可以“自动开口说话”,再借助无线网络技术,人们就可以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也能“交流”,而RFID将是解决这个“身份”载体的关键,所以RFID是物联网必不可少的。
  四、我国电子标签行业的投资机遇分析
  1、政策大力扶持
  我国把物联网产业列为鼓励发展的国家战略性新兴行业,并为物联网整个产业发展营造了优良的政策环境,从投融资体制、税收、产业技术、出口、收入分配、人才吸引与培养、采购、知识产权保护、行业组织与管理等多方面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作为物联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RFID行业同样受益于政策的大力扶持。
  2、下游应用空间巨大
  RFID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物流、零售、制造业、服装业、医疗、身份识别、防伪、资产管理、交通、食品、汽车、军事、金融支付等领域均可应用。RFID对于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效果显著,目前在金融支付、身份识别、交通管理和物流领域推广较为迅速,也逐步在零售、服装等领域进行尝试,下游应用空间巨大。
  3、成本降低
  相对于条形码,可储存信息和多标签同时扫描的RFID电子标签具有技术和功能上的优越性。但成本的差距一直阻碍了RFID技术的普及。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规模的逐渐扩大,RFID电子标签的成本显著地降低,这将有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
  随着RFID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系统的推广普及,我国射频识别技术在性能等各方面都会有较大提高,成本将逐步降低,可以预见未来RFID技术的发展将有以下趋势:
  1、标签产品多样化。未来用户个性化需求较强,单一产品不能适应未来发展和市场需求。芯片频率、容量、天线、封装材料等组合形成产品系列化,与其他高科技融合,如与传感器、GPS、生物识别结合将由单一识别向多功能识别发展。
  2、系统网络化。当RFID系统应用普及到一定程度时,每件产品通过电子标签赋予身份标识,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结合将是必然趋势,也必将改变人们传统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
  3、系统的兼容性更好。随着标准的统一,系统地兼容性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产品替代性更强。
  4、与其他产业融合。与其他IT产业一样,当标准和关键技术解决和突破之后,与其他产业如3C、3网等融合将形成更大的产业集群,并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实现跨地区、跨行业应用。
本文采编:CY237
下一篇

2018年我国生物肥料行业市场规模、供需情况及前景预测分析【图】

2017年我国生物肥料行业产量约1500万吨,同比2016年的1288万吨增长了14.13%。2017年我国生物肥料行业需求量约1428万吨,同比2016年的1215万吨增长了17.53%。2017年我国生物肥料行业市场规模约240.6亿元,同比2016年的200.2亿元增长了20.18%。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