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乳制品行业概述
乳制品是以生鲜牛(羊)乳及其制品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制成的产品。乳制品包括:液体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调制乳、发酵乳);乳粉(全脂乳粉、脱脂乳粉、部分脱脂乳粉、调制乳粉、牛初乳粉);其他乳制品(炼乳、奶油、干酪等)。
乳制品主要分类
液体乳类 | 杀菌乳 |
酸乳 | |
灭菌乳 | |
乳粉类 | 乳粉 |
配方乳粉 | |
炼乳类 | 炼乳 |
干酪类 | 干酪 |
其他乳制品类 | 干酪素 |
乳清粉 | |
乳脂肪 | |
复原乳 | |
发酵乳 | |
地方特色乳制品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乳制品行业产业链分析
乳制品的上游主要包括奶牛养殖行业、原奶行业。下游则涉及商超、终端消费者等。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上游原奶产业来看,2015年以来,我国牛奶产量逐年下降,2017年,牛奶产量为3545万吨,同比2016年的3602万吨下降1.6%。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三、乳制品行业的竞争格局
随着乳制品行业双寡头格局的形成,伊利、蒙牛市占率领先优势越发明显,特别是在常温液态奶领域。从 2018 年上半年的报表来看,伊利、蒙牛分别取得总收入 399 亿元、 346 亿元,远高于地方乳企光明、三元的 106 亿元、 38 亿元的半年报收入水平。两强在较高的收入体量下, 依然实现了>17%的收入增速,相较基数较低的三元、天润 20%的收入增速毫不逊色。 双寡头伊利和蒙牛收入增速除了来源于其自身渠道逐渐细化,覆盖成熟市场盲区以及进入新渠道的内生增长, 还逐步蚕食了部分地方乳企的市场份额,销售量的增算远超整体乳制品产量的增速。
主要上市乳企历史收入水平(亿元)
年份 | 伊利 | 蒙牛 | 光明 |
2012 | 420 | 361 | 138 |
2013 | 478 | 434 | 163 |
2014 | 544 | 502 | 204 |
2015 | 604 | 491 | 194 |
2016 | 606 | 541 | 202 |
2017 | 681 | 603 | 217 |
18H1 | 399 | 346 | 106 |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
四、乳制品行业产量和消费量特征分析
1、产量
截至 2018 年8月,全国乳制品累计产量同比+6.5%,近几年一直保持着个位数的增速波动,如果说人均牛奶消费量的提升是个长期逻辑的话,目前从统计局的乳制品产量来看, 整体供应端已经从 2010 年前成长期的双位数增速,过渡至平稳发展阶段。
而前期支撑行业高速发展的牛奶饮品以及常温牛奶(基础白奶、高端 UHT 奶)的消费量增速出现了下滑,而更符合消费升级无添加健康概念的巴氏奶和酸奶消费量依然保持着正增速。 其中酸奶得益于两强常温品类的投入,以及区域乳品公司在低温酸奶品类的研发创新, 成为乳制品行业整体消费量增速最高的品类,销量占比亦从10 年的 19%上升至 2017 年的 34%,首次超过了常温牛奶的消费量占比,成为乳制品行业销量最高的子品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消费量
中国地大物博,在消费品的品类市场发展具备阶梯性,成熟的国外市场里低温和高温的占比多少会对国内乳制品的走向带来参考意义。
2017 年主要国家人均奶制品分品类消费量(千克/人)
乳制品 | 中国 | 日本 | 韩国 | 美国 | 法国 | 德国 | 英国 |
饮品 | 3.9 | 1.1 | 3.7 | 5 | 0.9 | 2.3 | 2.6 |
巴氏奶 | 1.9 | 19.4 | 22.6 | 55.6 | 2.1 | 26.4 | 81.3 |
常温奶 | 5.3 | 0.3 | 0.5 | 0.3 | 50.8 | 34.2 | 3.5 |
酸奶 | 6.9 | 11.7 | 5.7 | 6 | 18.6 | 15.6 | 8.7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中国的乳制品人均消费量依然处在逐年提升的阶段,老化品类单价增速超销量增速,而新兴品类消费量增速超产品单价增速,而发达国家整体单价的增速超消费量的增速;
从分类人均消费量来看,牛奶饮品国内的人均消费量和发达国家基本持平,但整体牛奶消费量(巴氏奶+常温牛奶)依然低于发达国家,特别是巴氏奶。而酸奶(低温+常温)已经超过韩国和美国的消费量,但较日本以及酸奶发源地西欧还有差距;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五、未来乳制品行业前景展望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未来五到十年内,中国将迎来下一个乳制品 “黄金时代 ”。高收入人群对乳制品的消费将保持相对稳定,而广大低收入人群会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乳制品企业渠道的深入普及从而增加乳制品的消费。未来农村地区将是国内乳制品行业的新“蓝海”和新战场,其乳制品消费增速将持续高于城镇水平。
未来,乳制品的安全问题有望伴随行业准入标准的提升、生产许可标准的全面提高而得以有效缓解,同时,在大部制改革的过程中,对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权责作了更深入的调整、整合,而这一举措,也必将有益于解决乳制品的安全问题。综合来看,在今后,乳制品在广大民众心中的信赖度会得到逐渐提升。
本文采编:CY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