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咨询研究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支持

  2017年5月2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综合监督局发布《关于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的通知》称,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央网信办、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决定于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联合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并发布详细《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方案》。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发布的《方案》显示,从注射用透明质酸钠、胶原蛋白、肉毒毒素等药品以及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使用,到医疗美容培训,再到广告推广,整个医疗美容行业链条,都涵盖在此次专项行动之中。

  (二)市场需求旺盛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医疗美容的市场需求也不断提升,开始从单纯服务“患者”转向服务“顾客”,以求美为主要目的,美容为主,整复为辅。服务对象将是以身体没有明显疾病或缺陷,没有功能障碍的健康人为主。由于有着巨大的利润空间和市场潜力,近年来更多的民间资金和外资进入医疗美容行业。

  二、不利因素

  (一)损害赔偿低

  对于我国目前医疗美容界的法律法规,要想让美容医疗商家诚信经营,需要真正建立对特殊侵权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我国法律制度对医疗美容损害赔偿太低,特别是精神抚慰金的赔偿。很多学者也呼吁民事赔偿应有观念上的突破,真正建立对特殊侵权的惩罚性赔偿制度,特别是借助公益诉讼机制鼓励消费者抱团取暖,鼓励消费者通过公益诉讼机构降低成本,这样才能长远角度去震慑提供医疗服务美容的商家,让他们做到诚信经营而不欺骗消费者。

  (二)投诉多

  数据表明,目前中国约有1万多家医疗美容机构,从业人员超过3,000万。来自国家工商联统计数字更是指出,我国整形美容业以每年20%的发展速度递增。尽管整形美容业前景一片辉煌,但是现实却不容乐观。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统计显示,此前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国平均每年因为整形美容导致毁容毁形的投诉多达近2万起,有业内人士称10年间已经有20万张脸被“三非整形”(即非法医疗机构、非从事医疗美容的专业医师、非法的药品)毁掉。

  (三)信息不对称

  1、资质识别信息缺失:对于机构和医生是否具有从业资质,医疗能力如何,消费者缺乏有效的识别能力。

  2、方案辨识信息缺失:对于机构和医生开出的诊疗方案,大多是被动接纳,消费者很难从专业层面做出判断。

  3、风险评估信息缺失:对于一些新的医美项目在其快速见效背后,消费者很难对其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和预防。

  市场规模预测

  2015年,我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为511亿元。综合以上因素,我们预计,2018年我国医疗美容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924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0.53%,2022年将达到1,950亿元。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互联网+医疗美容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2025-2031年中国互联网+医疗美容行业市场全景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主要包括行业发展状况分析、市场发展分析、企业案例分析、投资潜力与策略规划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