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竞争状况及修复资金来源分布情况分析

  一、政策环境

  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支持土壤修复。2014年2月13日,国土资源部制定下发了《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提出要统筹规划,整合资金,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加大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损毁土地的复垦力度,探索开展受污染严重耕地的修复工作。“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强调要开展土壤改良等田间工程建设,确保建成高标准农田8亿亩。

  修订《土壤环境质量标准》。2016年3月,环保部决定再次启动修订《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并对标准修订草案再次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已修改完成了《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次征求意见稿)》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指导值(三次征求意见稿)》,并完成了配套标准《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二次征求意见稿)》以及《关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思路及有关情况的说明》。

  2016年5月,国务院向全国印发《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总体工作的宏观目标:(1)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2)到2030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同时指出具体指标:(1)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2)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首次明确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实行终身责任制。2016年12月31日,环境保护部发布《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要求土地使用权人,通过其网站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向社会公开污染地块相关信息;“以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用地,以及再开发利用时土地用途拟变更为居住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的用地”作为高风险用地将作为重点监管对象;以及“先修复,后开发”总体原则,并将管理措施细化为五步:开展土壤环境调查、风险评估、开展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开展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开展治理与修复效果评估;同时,首次明确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实行终身责任制。

  二、行业竞争状况

  目前业内尚无一致的土壤修复业务、修复技术也各有不同。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按照2015年土壤修复企业业务相关营业收入指标,评出2015年度全国土壤地下水修复企业十强,可见不同地区的土壤恢复主营业务、修复技术都有所不同。而在在竞争格局上,北京地区的企业拥有显著优势,北京建工,中科鼎实、北京高能时代、中节能大地等在土壤修复领域仍具有较大的优势,项目范围涉及广,代表了北京地区的国有土壤修复企业;浙江博世华、青岛新天地分食长三角等地的中小型项目;湖南永清为大中型区域性土壤修复企业,以重金属治理为主,成为湘江重金属污染的“主力军”等区域性土壤修复企业。

2015 年度全国土壤地下水修复十强企业

公司

主营业务

土壤修复技术

1.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环境修复,涵盖地下水、水体、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矿山等

热解吸修复技术

2.中科鼎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污染场地修复、矿山、生态环境固体废物综合治理

固化稳定化,热脱附物理修复

3.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流域治理、矿山修复、农田改良及修复、地下水修复

阻隔填埋

4.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

污染场地及地下水修复、湖泊肌瘤与治理、矿山修复及荒漠化治理

纳米零价铁水修复

5.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重金属土壤修复,脱硝脱硫

重金属离子矿化稳定化技术

6.河北煜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修复工程,水环境治理

原位修复

7.北京金隅红树林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城市工业废物无害化处置、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生活污泥处置

利用水泥窑处置污染土壤及热脱附

8.浙江博世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废水、废气、固废处理以及污染修复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治理等

9.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环保设备制造及销售

一体化好氧堆肥装置等

10.青岛新天地环境保护有限责任公司

“三废”治理;污染修复工程

用于土壤修复的水平可渗透反应墙等

  土壤修复产业具有一定生命周期,其间伴随着资金的周期性投入。越是发达的国家,这种趋势越明显。据美国土壤修复产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及我国在土壤修复产业的资金投入,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目前在生命周期中处于起步阶段,人员、技术和装备仍处在初期阶段,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发或营业还处在试验阶段。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催生着土壤修复这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我国土壤修复产业待完善。由于我国土壤修复产业起步较晚、产业链并不完善、现有市场规模较小,行业标准缺失,需要形成清晰的市场盈利模式和产业链,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未来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更多地倾向于环境友好型的生物修复技术,从单一的修复技术向联合的修复技术进行转变,而且还基于设备化的快速场地修复技术以及土壤修复决策支持系统及修复后的评估技术。

美国土壤修复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

阶段

时间

平均土壤修复资金占GDP的比重

准备阶段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0.056%

起步阶段

1993年-2001年

0.123%

跃进阶段

2001年-2004年

0.70%

调整阶段

2005年-

0.49%

  土壤修复的成本非常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政府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在发达国家中,长期实行“污染者付费”政策+企业和土地所有者分别承担着不同的数额、比例的修复资金。

  地方财政是主要资金来源,修复资金达数万亿元。在我国,虽然政府的项目数量近半数,但是资金来源多数为通过BOT、EPC模式参与的国家专项资金,地方财政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当前我国仅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就有2000万公顷,即使采取成本最低的植物修复法,每公顷的修复成本也将达到30万元(1亩地需要2万元),耕地修复所需资金总额将高达6万亿元,资金缺口非常大。

2015 年我国土壤修复资金来源

2014 年我国土壤修复项目的资金分布

本文采编:CY317

推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主要包括行业细分市场剖析、竞争态势分析、企业发展情况、投资战略规划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