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物的功能愈发复杂,建筑设计再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反复推敲、渐进优化以使建筑物在各方面的性能达到最优的组合。在当今设计领域,按照设计深度,循序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随着在建筑上利用各种科学技术的成果越来越广泛深入,设计工作常涉及建筑学、结构学以及给水、排水,供暖、空气调节、电气、燃气、消防、防火、自动化控制管理、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工程估算,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各种科学技术人员的密切协作。
建筑设计按流程分类

在建筑满足基本的使用需求之后,“建筑设计的意义”这个哲学问题便油然而生,衍生出建筑设计与人的关系、与城市的关系和与社会文明的关系等一系列子问题。人创造了建筑,建筑为人服务,人类大量的活动要在建筑中进行,所有与人生理有关的问题都应得到解决,这是建筑设计要解决的第一步,也是人为自己创造的空间基本要求。此外,优秀的建筑应当在更高层次满足人的社会性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从从属的角度看,城市是建筑的载体;从物质的角度来说,建筑是城市的主体;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出发,建筑和城市都是因人类活动而创造的空间。只不过从数量到功能上,建筑都比城市细小很多。所以城市和建筑的关系也是相互影响的。建筑师需要从绿化、交通、能源、城市功能、文脉、空间通盘考虑,才能设计出有益于城市发展的建筑物。
建筑的构筑因其复杂性和长期性往往滞后于同期科学文化发展的进程。然而在思想上,一个有代表性的建筑往往凝结了这个时代最辉煌的科学艺术文化成就。最后它甚至会超越它的形象本身成为人类精神文明的象征而穿越千年,世世代代的影响后人。建筑与社会文明的关系这个问题同时揭示了建筑物作为阶级社会的产物同时会为相应的阶级服务的。虽然建筑不会成为社会进步的源动力,但它会随着设计人或是使用者思想的变化而变化,最终会形成时代所赋予的鲜明特征而代表这个时代的成就和没落。虽然在物质上建筑不是速朽的,但它们都改变不了最终湮灭的结果。但其在精神及文明上的传承和影响却是长久存在的。所以建筑设计在文化和哲学上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事实上,“建筑设计的意义”这个问题看似大、空,感性超越理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优秀的建筑师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树立正确的建筑观和职业目标,在设计生涯中尽可能地与政府规划官员、业主产生建筑理解上的共鸣,让自己的成果在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同时,更加肩负起承载一座城市的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圣神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