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开发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截止到 2015 年底,国有企业累计风电并网项目占全国比例为 81%,其中排名前十名的大型国有企业又是绝对主力,占全国的 64%,其余中型国有开发企业占 17%。而在备案项目中,国有企业的份额仍然保持在 80%以上。风电是区域资源型可再生能源,好的资源区块大部分已经被开发企业备案完毕,新进入者很难拿到好的资源区。
全国风电开发企业新增装机容量排名(2015 年)
单位:万千瓦
全国风电机组制造商新增装机容量排名(2015年)
单位:万千瓦
服务和运维业发展空间大。在国内,如果运维公司能够承担保发电量的责任,那么风电也将成为一种不需要专业技能的投资标的,投资人只需要投资,后续的工作交给专业团队来做,但是我们从金融市场的反应就能看出,风电资产证券化从来都无人问津,原因在于从风电业主的构成来看,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他们已经拿到了最低的社会融资成本,资产证券化的意愿不强,导致运维需求比较单一,主要就是保障风机的运行,甚至连发电量也是依靠开发企业与电网的协调。运维公司是无法保发电量的,在这方面制造企业有天然的优势。
风电将智能化,搭乘互联网+。新能源在能源互联网中占据核心地位,风机制造业也将进一步提高我们制造业水平,超过一亿千瓦的风电机组为能源互联网提供大数据支撑。新型的制造业企业利用智能风机和智慧风场管理平台,结合物联网、云计算技术,风场一切数据和运转情况全部实现远程监控,可以打造风电从融资到运营再到服务的一体化能源互联网平台。在数据充分支撑的基础上,将进一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风电发展将向低风速区域倾斜。内蒙古、甘肃、河北、新疆、山东等风能资源丰富的北方省区,目前是中国风电装机较为集中的区域,但是随着并网与消纳等“下游因素”影响日益凸显,中国风电“版图”正在发生变化,即向并网条件较好的低风速地区“倾斜”。据统计,低风速地区是指年平均风速低于 6 米/秒的地区,此类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的六成以上,发展空间巨大。
海上风电快速发展。目前海上风电建设成本还较高,但是中长期来看,海上的风速较大,且更为稳定,可利用时间长,能使机组发电量稳定、单机能量产出较大、使用寿命更长,而且海上风电场接近人口稠密、对用电需求量巨大的大中型城市,发展海上风电场是未来的趋势。目前海上风电平均装机成本约为 15000-20000 元/KW,结合 2020年我国海上风电的装机目标,我国海上风电市场启动后,远景市场空间可达到 4500-6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