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年中国藜麦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藜麦
分享:
复制链接

2016-2022年中国藜麦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16-09-22
¥ 9000 ¥12000
  • 282503
  • 华经产业研究院
  • 400-700-0142 010-80392465
  • kf@huaon.com
  • 下载订购协议 下载PDF目录

藜麦(学名: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是印加土著居民的主要传统食物,有5000-7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由于其具有独特的丰富、全面的营养价值,养育了印加民族,古代印加人称之为“粮食之母”。藜麦种子颜色主要有白、黑、红几种颜色,营养成分相差不大,其中白色口感最好,黑、红色口感相对差些籽粒也较小。藜麦在1980年代被美国宇航局用于宇航员的太空食品。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藜麦是唯一一种单体植物即可基本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食物,正式推荐藜麦为最适宜人类的完美的全营养食品。联合国将2013年宣布为国际藜麦年,以促进人类营养健康和食品安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

藜麦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和智利等国。20世纪以来,欧洲的英国、法国、意大利、土耳其、摩洛哥和希腊,非洲的马里和肯尼亚,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以及亚洲的印度和中国等国家均开展了藜麦的引种和试种。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统计数据:2008年以前藜麦基本保持在5万吨左右,2009年以来全球藜麦种植面积及产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到2013年全球藜麦产量增长至10.34万吨,2014年全球藜麦在11.46万吨左右。

随着种子、种植技术等技术水平的提升,全球藜麦每公顷单产水平从1993年641.53千克增长至2014年的865.47千克。

1993-2014年全球藜麦产量及增长速度统计表

年份产量同比增长
1993年36779mdash;—
1994年36456-0.9%
1995年32995-9.5%
1996年4012321.6%
1997年5035825.5%
1998年49400-1.9%
1999年518495.0%
2000年526261.5%
2001年45886-12.8%
2002年5484619.5%
2003年555401.3%
2004年52326-5.8%
2005年5844311.7%
2006年57962-0.8%
2007年591152.0%
2008年57777-2.3%
2009年7435328.7%
2010年787005.8%
2011年829415.4%
2012年907959.5%
2013年10341813.9%
2014年11458710.8%

资料来源:FAO

1993-2014年全球藜麦单产及单产增速统计表

年份单产:千克/公顷同比增长
1993年641.53
1994年611.79-4.6%
1995年585.86-4.2%
1996年700.2619.5%
1997年759.408.4%
1998年703.36-7.4%
1999年776.8610.4%
2000年785.041.1%
2001年722.91-7.9%
2002年827.6414.5%
2003年821.42-0.8%
2004年778.16-5.3%
2005年848.699.1%
2006年790.45-6.9%
2007年769.58-2.6%
2008年735.71-4.4%
2009年782.256.3%
2010年828.555.9%
2011年828.920.0%
2012年838.811.2%
2013年859.512.5%
2014年865.470.7%

资料来源:FAO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 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产业发展概况1

第一章藜麦行业相关概述1

第一节 藜麦行业相关概述1

一、产品概述1

二、产品性能13

三、产品用途17

第二节 藜麦行业经营模式分析18

一、农产品营销几个特点18

二、国内外农产品营销方式和现状19

1、国外农产品营销现状19

2、我国农产品营销现状21

三、我国农产品营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

1、农产品营销基础投入不足21

2、农产品营销专业人才较少21

3、产品标准化、品牌化成本偏高,农产品市场营销规则有待规范22

4、农业信息网络建设薄弱22

5、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不发达22

第二章2015年藜麦行业发展环境分析23

第一节 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23

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GDP23

二、消费价格指数CPI、PPI24

三、全国居民收入情况27

四、工业发展形势29

五、固定资产投资情况30

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

七、对外贸易&进出口32

第二节 中国藜麦行业政策环境分析34

一、2015年国内宏观政策分析34

二、行业监管管理体制43

三、行业相关政策分析43

三、进出口政策影响分析43

2、农产品进出口制约因素分析45

3、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最新政策解读47

第三节 中国藜麦行业技术环境分析47

一、行业技术发展概况47

二、行业技术发展现状49

1、种植基本条件49

2、播前准备49

3、播种机械50

4、播种50

5、田间管理50

6、收割51

第二部分产业深度分析53

第三章2011-2015年中国藜麦市场供需分析53

第一节 中国藜麦市场供给状况53

一、2011-2015年中国藜麦产量分析53

目前,在陕西、山西、青海、四川、浙江等地均已有小规模适应性种植。藜麦的生长习性和开发利用方式与禾本科的青稞Hordeumvulgarevar.nudum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青稞是青藏高原1年1熟的标志性作物,可生于海拔4500m以上的局部高海拔高寒地带,具有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和低脂肪、低糖的特性,但和藜麦相比,其营养价值不全面,且消化系统不好和孕妇等人群宜少食。藜麦则没有这些禁忌,其营养价值极高,营养全面,且具有多种开发利用价值,值得大力度大范围推广。

2015年中国藜麦主要产区和种植情况

省市藜麦种植面积 (公顷)备注
山西省1500其中,忻州市静乐县约1000公顷,朔州市平鲁区约333公顷,忻州市繁峙县、五台县和代县约100公顷,忻州市宁武县、右玉县、保德县、神池县、奇岚县以及其他县市约67公顷。
吉林省6672015年,长春市双阳区·吉林市永吉县、白山市临江市的藜麦种植面积达667公顷,吉林省成为国内第二大藜麦种植省份。
青海省4872015年,海西州的都兰、乌兰、德令哈、格尔木、香日德等地,海东地区的互助、乐都、煌中、西宁等地均开始较大面积种植藜麦,总种植面积达487公顷。
甘肃省100目前,甘肃省永靖、康乐、张掖、武威、定西、天水等10多个县市均有不同面积的藜麦种植,总种植面积约100公顷。
河北省602015年,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成立了藜麦研究所,这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专业性藜麦研究所。
其他40西藏、黑龙江、内蒙古、四川、山东、江苏、安徽、贵州等省或自治区也开展了不同规模的藜麦种植及栽培育种研究。
合计2854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5年我国藜麦行业种植面积2854公顷,行业产量约6850吨,同比2014年的5440吨增长了25.9%,近几年我国藜麦行业产量情况如下图所示:

2010-2015年中国藜麦行业产量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2016-2022年中国藜麦产量预测57

第二节 中国藜麦市场需求状况58

一、2010-2015年中国藜麦需求分析58

2015年我国藜麦行业产量约6850吨,行业进口约26.1吨,出口很少,行业表观消费量约6876.1吨,近几年我国藜麦行业需求情况如下图所示:

2010-2015年中国藜麦需求情况

2015年我国藜麦行业消费量约6876吨,行业销售市场规模约27847.8万元,近几年我国藜麦行业销售市场规模情况如下图所示:

2010-2015年中国藜麦市场规模

二、2016-2022年中国藜麦需求预测59

第三节 2010-2015年中国藜麦市场价格分析59

第四章中国藜麦行业产业链分析61

第一节 藜麦行业产业链概述61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61

二、藜麦行业产业链概述63

第二节 藜麦上游产业发展状况分析65

一、上游原料市场发展现状65

二、上游原料生产情况分析71

三、上游原料价格走势分析81

第三节 藜麦下游应用需求市场分析84

一、行业发展现状分析84

二、行业生产情况分析88

三、行业消费状况分析89

四、行业消费前景分析93

第五章2011-2015年藜麦进出口数据分析95

第一节2011-2015年藜麦进口情况分析95

一、进口数量情况分析95

二、进口金额变化分析95

三、进口价格变动分析95

第二节 2011-2015年藜麦进出口情况分析96

一、出口情况96

二、进口省市分析96

三、进口国家来源分析96

第三部分竞争格局分析98

第六章国内藜麦生产厂商竞争力分析98

第一节 山西稼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98

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98

二、企业经营状况分析98

三、企业竞争优势分析98

1、技术优势98

2、地理优势99

第二节 青岛宏业天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99

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99

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100

1、白藜100

2、黑藜100

3、红藜100

三、企业销售网络布局101

1、企业销售网络布局101

2、品牌加盟政策101

第三节 山西华青藜麦产品开发有限公司102

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102

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103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03

四、企业发展战略分析104

第四节 山西汇天华公司104

一、企业发展基本情况104

二、企业主要产品分析104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05

第四部分产业发展前景106

第七章2016-2022年中国藜麦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106

第一节 2016-2022年中国藜麦行业投资前景分析106

一、藜麦行业发展前景106

1、产地优势106

2、品种优势106

二、藜麦发展趋势分析107

三、藜麦市场前景分析108

第二节 2016-2022年中国藜麦行业投资风险分析110

一、产业政策分析110

二、市场竞争风险111

三、技术风险分析111

四、资金短缺风险112

五、经营风险分析112

六、管理风险分析113

第八章藜麦企业投资战略与客户策略分析114

第一节 行业发展战略研究114

一、战略综合规划114

二、技术开发战略114

三、业务组合战略116

四、区域战略规划116

五、产业战略规划117

六、营销品牌战略117

七、竞争战略规划118

第二节 品牌战略118

一、品牌的重要性118

二、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120

三、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121

四、企业的品牌战略121

五、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121

第三节 重点客户战略122

一、实施重点客户战略的必要性122

二、合理确立重点客户123

三、实施重点客户战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124

四、重点客户管理功能126

第四节 行业发展的建议对策126

一、把握国家投资的契机126

二、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实施127

第九章藜麦行业发展策略建议128

第一节 藜麦企业竞争策略分析128

一、提高藜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128

二、影响藜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及提升途径130

1、影响藜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130

2、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132

三、提高藜麦企业竞争力的策略136

第二节 行业发展策略136

一、坚持产品创新的领先战略136

二、坚持品牌建设的引导战略137

三、坚持工艺技术创新的支持战略137

四、坚持市场营销创新的决胜战略137

五、坚持企业管理创新的保证战略137

图表目录

图表1:我国GDP发展运行情况

图表2:我国居民价格指数变化情况(CPI)

图表3:2015年城镇与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图表4:我国工业生产在出厂价格指数(PPI)

图表5:我国居民收入及消费支出情况

图表6:2003-2015年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研究方法

报告研究基于研究团队收集的大量一手和二手信息,使用桌面研究与定量调查、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产业链、竞争格局、进出口、经营特性、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等。科学使用SCP模型、SWOT、PEST、回归分析、SPACE矩阵等研究模型与方法综合分析行业市场环境、产业政策、竞争格局、技术革新、市场风险、行业壁垒、机遇以及挑战等相关因素。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客观预判,助力企业商业决策。

数据来源

本公司数据来源主要是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相结合,本司建立了严格的数据清洗、加工和分析的内控体系,分析师采集信息后,严格按照公司评估方法论和信息规范的要求,并结合自身专业经验,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筛选,最终通过综合统计、分析测算获得相关产业研究成果。

一手资料来源于我司调研部门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采访对象涉及企业CEO、营销总监、高管、技术负责人、行业专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分销商、代理商、经销商、相关投资机构等。市场调研部分的一手信息来源为需要研究的对象终端消费群体。

二手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全球范围相关行业新闻、公司年报、非盈利性组织、行业协会、政府机构、海关数据及第三方数据库等,根据具体行业,应用的二手信息来源具有一定的差异。二手信息渠道涉及SEC、公司年报、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WIND数据库、CEIC数据库、国研网、BvD ORBIS ASIA PACIFIC数据库、皮书数据库及中经专网、国家知识产权局等。

售后服务

华经产业研究院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您的反馈均1个工作日内快速回应,及时解决您的需求。

版权提示

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权威引用

  • 中国证券网
  • 中金在线网
  • 中国日报网LOGO
  • 央广网
  • 中国经济网
  • 东方财富网
  • 中国新闻网
  • 凤凰网
  • 和讯网
  • 网易新闻
  • 腾讯网
  • 新浪网

典型客户

咨询服务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