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固收类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回调,业内认为债市调整空间有限

近日,受股市上涨引发的“跷跷板效应”影响,债市出现一定调整。普益标准数据显示,7月份以来银行理财收益率呈现“先升后降”态势,其中部分纯固收类产品的收益率降幅尤为明显。

资讯39

下半年债市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较小。长期来看,固收类产品在资产配置中仍将扮演“压舱石”角色,但其“稳定票息收益”的属性正面临挑战。当前,在政策与市场力量的共同作用下,银行理财子公司需积极升级产品体系,通过“固收+”策略(如配置红利股等)增厚收益,理财产品增配权益性资产的趋势已逐渐形成。

债市大幅下跌可能性小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728日,理财产品近7日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较6月底下降42个基点;其中纯固收类产品表现尤为明显,近7日年化收益率降至2.23%,较6月底减少54个基点。

近期银行理财收益率表现与债市调整直接相关。纯固收类产品主要配置国债、金融债等债券资产,7月份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月初的1.65%升至725日的1.74%,债券价格下跌导致理财产品净值回撤;而理财子公司为降低波动减持长久期债券,进一步加剧了收益率下行。此外,纯固收类产品因缺乏权益资产对冲,债市回调时净值波动更显著,叠加信用利差走阔压缩票息收益空间,使其收益率降幅较大。

对于债市后续走向,杨海平表示,下半年债市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较小。主要原因在于货币政策延续适度宽松基调,经济基本面仍需要利率维持低位运行;尽管存在加剧波动的因素,但当前货币政策环境下,债券价格大幅下跌的驱动力量不足。

业内认为并非趋势性反转

尽管固收类理财产品净值近期出现回撤,但业内普遍认为这是短期调整,并非趋势性反转。从长远看,固收类产品凭借稳定收益等特性,在资产配置中仍占重要地位;且因银行理财客户偏保守、权益市场波动较大,债券等固收类资产仍是银行理财的核心配置方向。

为稳定投资者情绪、避免“非理性”大额赎回,多家理财子公司近期通过官方微信“发声”,为投资者打气并解读债市走向,认为债市进一步调整空间有限,建议继续持有。725日,浦银理财、南银理财均发文表示,本轮债市调整处于合理范围,无须过度恐慌。

浦银理财分析称,债市趋势性回调风险较低:一方面,年内经济基本面仍利好债市,结构性改善程度有限;另一方面,货币政策预期维持偏宽松基调,下半年仍有总量宽松操作空间,为债市创造合意环境。

南银理财认为,近期债市波动主因是风险偏好回升对债市的压制,以及前期交易拥挤引发的回调。展望后市,短期震荡不改长期价值,建议中长期投资者无须恐慌,继续持有以享受票息收益,拉长持有期限、淡化短期波动影响。

薛洪言表示,债市企稳后收益率有望小幅回升,但股市分流效应及商品价格波动可能抑制反弹空间;中长期则仍受低利率环境压制,预计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中枢维持在2%2.5%。这一趋势与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相呼应,收益空间收窄或成常态。

为应对收益压力,理财子公司正拓展“固收+”策略(增配权益、衍生品),并通过浮动费率产品绑定投资者利益,但权益占比提升可能加大净值波动。

薛洪言认为,对投资者而言,当前最需警惕的风险包括债市波动传染(利率超预期上行或信用利差走阔)、流动性风险(封闭式产品无法及时止损)及费率结构变化(业绩报酬条款可能侵蚀实际收益)。在配置策略上,建议缩短投资久期,优先选择每日开放型或1个月以内定开产品;分散产品类型,降低纯固收类占比,增配现金管理类及含权益资产的混合类产品;关注信用债ETF等工具,以替代部分直投债券头寸,平衡流动性与波动风险。

本文采编:CY

推荐报告

2022-2027年中国银行理财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2022-2027年中国银行理财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规划报告,主要包括行业竞争分析、领先企业分析、投资风险及防范、投资发展战略研究等内容。

如您有个性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

版权提示:华经产业研究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均注明出处。若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kf@huaon.com,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

人工客服
联系方式

咨询热线

400-700-0142
010-80392465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