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源信息化的主要优势分析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要促进信息技术在能源、交通运输等行业的普及应用,推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自此以来,作为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一部分,能源信息化一直是我国能源生态发展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活动的快速发展,能源利用增速也快速提升。能源消费量大、利用效率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而能源消费的信息化可以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
能源信息化的主要优势分析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能源生产量及消费量分析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9年能源生产一次能源生产总量39.7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1%。其中原煤产量38.5亿吨,同比增长4%;原油产量1.91亿吨,同比增长0.9%。
2011-201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统计图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能源消费量也快速增长。2019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8.6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3%。其中煤炭消费量增长1.0%,原油消费量增长6.8%,天然气消费量增长8.6%,电力消费量增长4.5%。
2011-201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统计图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能源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从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数据来看,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之间不平衡,存在较大的能源缺口,且缺口越来越大,从2011年的4.7增至2019年的8.9亿吨标准煤。能源使用者,对能源的消费过程进行跟踪、消费量进行统计与分析,并采取节能措施,以达到消耗最少的能源,发挥最大的用途。
2011-2019年我国能源缺口走势图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能源信息化案例及前景展望
基于国家政策和能源生产与消费之间不平衡等因素,因此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能源生产的信息化建设正在加快步伐。如海尔建立智慧能源总控信息化、宝钢设立能源管控中心、吉利汽车集团能源管理信息化系统、新奥能源信息化平台、南方水泥能源管理信息化等。
能源信息化典型案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成为能源信息平台建设的重要发展趋势。结合最前沿的云计算、 大数据分析技术,可实时监控和了解能源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数据,不仅能够能源利用的效率,还将有助于挖掘新的能源,为未来续航。因此随着能源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行业将大有可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