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棕榈粕行业概况
棕榈粕是棕榈果实榨油的副产品。它的形状和颜色与菜籽粕相似,气味略带巧克力味,经过一系列加工工艺最终制得的棕榈粕成品为褐色小颗粒。棕榈粕粗蛋白质含量为14%~21%,在饲料原料中属于中等含量,通过发酵技术发酵处理后会有所提高,但在成年牛的饮食需求中足够。
二、棕榈粕行业政策
棕榈粕已经被开发为新原料应用在生猪生产中,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为饲料行业和养殖行业降本增效,也落实”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政策,减少豆粕的用量,促进饲料养殖行业良性发展。《饲用豆粕减量替代三年行动方案》提出豆粕用量占比持续下降。在确保畜禽生产效率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力争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每年下降0.5个百分点以上,到2025年饲料中豆粕用量占比从2022年的14.5%降至13%以下。
三、棕榈粕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图
棕榈粕是棕油树上的棕果,经机械榨取棕榈油后的副产品,由于PKC的粗蛋白含量低,粗纤维含量高,与豆粕、菜粕和棉粕等其他油粕类原料相比,营养价值较低,直接饲喂消化和吸收受影响较大。因此,通常将棕榈粕进行预处理后再添加至动物日粮中,特别适用于反刍动物如牛、羊、马、鹿等的饲料。
2、棕榈粕行业下游应用分布
2024年我国棕榈粕行业市场规模16.52亿元,其中,反刍饲料领域消费占比36.89%;家禽饲料领域消费占比25.83%;猪饲料领域消费占比22.22%;水产及其他领域消费占比15.06%。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6-2032年中国棕榈粕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机会洞察报告》
四、棕榈粕行业发展现状
1、棕榈粕行业需求现状
棕榈粕作为棕榈油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价格低廉且蛋白价效高,可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近年来我国棕榈粕需求量整体呈增长态势,据统计,2023年我国棕榈粕需求量为147.38万吨,2024年降低至93.61万吨。
2、棕榈粕行业进口现状
棕榈籽粕主要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和泰国,我国南方地区也有种植,但产量较低,我国主要还是依靠进口。据统计,截至2024年我国棕榈粕进口量为93.61万吨,同比下降36.48%,进口金额为1.5亿美元,同比下降44.03%,进口均价为160.2美元/吨,同比下降11.88%。
全球棕榈粕的产量有三分之二来自马来西亚,我国的棕榈粕主要来自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据统计,2024年我国从印度尼西亚进口棕榈粕49.43万吨,占比52.8%,从马来西亚进口棕榈粕44.18万吨,占比47.2%。
3、棕榈粕行业市场规模
微生物发酵可大幅降解棕榈粕抗营养因子,提高粗蛋白等营养成分,改善棕榈粕营养品质及生物利用度。发酵棕榈粕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在畜禽动物及水产动物中已有部分研究。据统计,截至2024年我国棕榈粕行业市场规模为16.52亿元,现货价格约为1765元/吨。
五、棕榈粕行业竞争格局
受限于国内气候、耕地面积等因素,国产棕榈产量不能满足国内消费的全部需求,我国每年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棕榈油和棕榈粕来满足国内需求,棕榈产业整体对外依存度较高。饲料原料行业属于充分竞争行业,行业竞争激烈。伴随着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目前我国棕榈粕行业企业主要有山东鑫旺饲料、南通华粮集团、山东楠洋棕榈与山东松柏佳等。
六、棕榈粕行业发展趋势
棕榈粕产量丰富、价格较低,经微生物发酵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饲粮中使用可以替代部分豆粕或玉米,以降低饲料成本。现阶段,棕榈粕的发酵工艺有待进一步优化,其发酵机制需要深入研究;可以采用高温高压爆破等预处理技术,进一步提高动物对棕榈粕的消化率及其在饲粮中的添加量。棕榈粕及其发酵饲料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具有显著优势,在养殖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棕榈粕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6-2032年中国棕榈粕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机会洞察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