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离散自动化行业概述
离散自动化(Discrete Automation)是指在工业生产中,通过分步加工,独立装配的工序,将多个率部件组合成最终可量化产品的自动化过程。其核心特征在于生产环节的离散性 最终产品的可计数性,特点包括:1.离散性,生产过程由多个独立工序组成;2.可中断性,生产过程可随时启动或停止,适应订单量波动。
二、离散自动化行业发展背景
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将促进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全面普及数字化,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转型。近年来我国工业自动化行业相关利好政策的发布和落实,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行业提供了良好的产业政策环境,有利于推动我国离散自动化行业实现更快、更高质量的发展。
三、离散自动化行业产业链
离散自动化产业链由上游核心零部件与软件供应商、中游系统集成与设备制造商、下游应用行业构成:上游涵盖传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器等硬件,以及CAD/CAM/PLM工业软件、MES/ERP管理平台;中游通过系统集成商将硬件与软件整合为机器人、数控机床、自动化产线等解决方案;下游应用于汽车制造、电子装配、食品饮料、物流仓储等领域,实现生产流程的精准控制与柔性化升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则贯穿全链条推动数据互联与智能决策。
四、离散自动化行业发展现状
1、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
工业自动化产品是现代化工厂实现规模、高效、精准、智能、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应用十分广泛,发展前景良好。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整合机械和电子系统,工业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与之相应的工业自动化设备需求也不断增长。2024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达到2774亿元,2018-2024年CAGR为7.03%。
2、我国离散自动化市场规模
近年来国内产能过剩,市场疲软,自动化设备投资意愿较低,使得2024年我国离散性自动化规模同比下降2.23%,达到2300亿元。但随着国内补贴政策刺激消费市场恢复信心,中企持续探索海外新兴市场,提高了我国自动化的海外影响力。未来我国离散自动化市场技术提升,助力建设数字化中国。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离散自动化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五、离散自动化行业竞争格局
1、行业竞争格局
离散自动化市场欧美品牌主导中高端市场,如西门子的PLC,ABB的变频器,基恩士的传感器等。随着技术壁垒较低的产品线国产替代速度较快,如低压电机,通用伺服,低压变频器等产线。离散自动化(FA)市场目前国产份额已超过50%。日系厂商专注小而精的产品市场,目前是国产替代的主要市场,部分日资企业开始布局中国本地化战略,增加本地化研发生产销售等。
2、重点企业介绍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聚焦工业领域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专注“信息层、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传感层”核心技术。经 过20多年的发展,公司形成四大业务:通用自动化、新能源汽车、智慧电梯、轨道交通。2024年汇川技术营收370.41亿元,同比增长21.77%。
六、离散自动化行业发展趋势
1、智能化与AI深度融合
AI技术正从质量检测向预测性维护、智能客服等全流程渗透。例如,AI视觉检测系统在汽车制造中识别焊接缺陷,准确率达99.9%;通过分析机床数据预测刀具磨损,提前更换以避免质量问题。到2030年,工业AI渗透率预计从12%跃升至40%,重点应用于视觉检测与预测性维护场景。AI算法的精度和效率将持续提升,处理更复杂的质量检测和售后服务问题。
2、工业互联网与5G/6G技术赋能
中国已建成超4.5万个工业5G专网,5G模组价格下降90%至200元,产业供给能力增强。5G-A技术(如十倍速率提升、毫秒级低时延)将推动工业控制从辅助切入核心环节。到2027年,5G专网部署量预计突破500万台,实现设备互联延迟低于5毫秒。5G-A与6G技术将进一步支持高清视觉检测、混合现实辅助等超大带宽需求,以及工业运动控制的实时性要求。
3、数字孪生技术普及化
数字孪生在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使用和维护阶段实现全生命周期覆盖。例如,西门子通过数字孪生将产品开发周期缩短50%;某家电企业应用数字孪生后,设备综合效率(OEE)提升22%。到2030年,60%以上的规上企业将普及数字孪生技术结合PLM系统。数字孪生将向多尺度融合(分子级到工厂级)、群体智能系统(如智能工厂、供应链协同)方向发展,并云端化以提供SaaS、PaaS服务。
4、柔性生产与模块化设计
全球线束全自动柔性生产线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5.6%,中国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28.49%提升至2031年的31.08%。协作机器人在3C电子、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广泛应用,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超35亿元。柔性生产线将向更高精度(纳米级压接)、更高速度(单条线束生产时间压缩30%)发展,并集成AI算法实现生产预测性维护。模块化可重构系统将成为82%制造企业的优先级采购标准,推动即插即用型产品开发。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离散自动化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离散自动化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