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纺粘非织造布行业概况
非织造布制造根据纤丝成网、固结定型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纺粘法、熔喷法、针刺法、化学粘合法、热风法等。纺粘非织造布已具备成熟的生产工艺,下游应用较为广泛,纺粘非织造布产量占比高于其他工艺生产的非织造布。聚酯纺粘非织造布与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在性能及应用领域存在差别。聚酯纺粘非织造布较多地应用在耐用型终端产品领域,而聚丙烯则较多应用在“用即弃型”产品领域。
二、纺粘非织造布行业政策及标准
2023年12月,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明确将功能性产业用纺织品列入纺织业鼓励类产业。2023年11月,工信部、发改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扩大产业用纺织品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扩大产业用纺织品在航空航天、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建筑、能源、国防军工等领域的应用。上述鼓励政策的出台为纺粘非织造布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纺粘非织造布行业产业链
1、产业链结构图
纺粘非织造布行业产业链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聚合物切片(聚丙烯、聚酯)、功能性添加剂、色母粒等,相关设备主要包括纺丝设备、成网设备等。产业链中游是纺粘非织造布的制造环节,涵盖纺丝、热粘合、后处理等工艺流程。产业链下游应用广泛,主要包括医疗卫生行业、过滤与分离、建筑业、包装等。
2、全国过滤与分离纺织品纤维加工量
国家在环保领域的投入逐步加大,工业企业对液体过滤、气体过滤以及烟尘过滤材料的更换频率增加,环保滤材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在环保政策利好的驱动下,环保滤材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有望加大,能有效拉动环保滤材产业的发展。2018年至2024年,中国过滤与分离纺织品纤维加工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24年达到172.90万吨。2022年,由于受下游去库存影响,加工量出现小幅下滑,2023年、2024年加工量又连续回升。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纺粘非织造布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四、纺粘非织造布行业发展现状
1、非织造布总产量
我国非织造布工业相比国外起步较晚,非织造布上游化纤工业的发展,为非织造工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据统计,2018年-2020年,我国非织造布行业的产量逐年增加,由2018年的593.20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878.80万吨,受2020年公共卫生事件影响,2020年我国非织造布产量同比增长35.85%。2021年,我国非织造布市场进入调整期,其行业产量从2020年的峰值下滑到2023年814.30万吨,但仍高于2019年的646.90万吨产量。2021-2024年,我国非织造布市场产量基本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
2、按生产工艺分非织造布产量占比
从生产工艺来看,2023年我国非织造布产量达到814.30万吨,同比增长0.1%。其中,纺粘非织造布的产量为372.95万吨,在非织造布总产量中占比达45.80%,居于业内产量之首。
3、纺粘非织造布行业生产现状
随着下游应用领域及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纺粘非织造布产量呈现逐步走高的趋势。据统计,2018-2023年,我国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线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纺粘法非织造布产线从2018年的1477条增加到2023年的2955条,产量从2018年的297.12万吨增加到2023年的373万吨。
4、按原料分纺粘非织造布产量分布
在纺粘非织造布生产领域,聚丙烯和聚酯切片是最主要的两种原料,但聚酯纺粘非织造布(PET纺粘非织造布)产量较低,远远低于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PP纺粘非织造布)的产量。据统计,2023年,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生产线2307条,产量为239万吨,占纺丝成网非织造布总产量的64.08%;聚酯纺粘非织造布生产线250条,实际产量为74万吨,占纺丝成网非织造布总产量的19.84%;多/双组份在线复合非织造布生产线398条,实际产量为60万吨,占纺丝成网非织造布总产量的16.09%。
五、纺粘非织造布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非织造布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保持增长态势,行业内企业众多,行业生产能力较为分散,产能集中度较低。从我国非织造布生产企业区域分布来看,我国非织造布产业链呈现聚集化发展,主要聚焦在东部沿海一带,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为主。随着行业的发展,行业内部分优势企业凭借自身在规模、资金、技术和经营方面的优势加速发展,着重于生产工艺的挖掘,产品种类的扩展和产品品质的提升,使得这些企业在行业内先行树立起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影响力。
六、纺粘非织造布行业趋势
1、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纺粘非织造布产品的生产通常会考虑外观、手感和力学性能等因素。传统纺粘非织造工艺纺丝的纤维细度在2旦以上,产品在外观、手感及力学性能等方面相对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性能。降低纤维的细度,可以提高柔性和覆盖率,有效改善产品外观。部分公司加强了对牵伸器、喷丝板孔数、孔径、冷却条件等工艺条件的研究,将纺丝细度降低到1.5旦甚至更低,从而提高非织造布的手感和柔软性能。
2、产业规模化
非织造布行业中小企业占比较大。中小企业力量薄弱,技术设备、人才、资金规模、生产能力等方面均不能与大型企业相比较,并且重复建设了一些中低端产品生产线,导致部分细分产品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形。随着下游应用产业的高度发展,市场对非织造布行业提出了新的需求,要求企业不断投入研发资金并购置更为先进的生产设备。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和资金实力难以支撑硬件设施投资和产品技术迭代升级,在产品标准和精细化生产要求逐步提高的市场环境中将面临较大的挑战,因此中小企业将可能逐步被大中型企业收购兼并或直接淘汰,形成规模化发展的趋势。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纺粘非织造布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纺粘非织造布行业市场需求预测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