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并联机器人产业概述
并联机器人是一种通过多根支链将动平台与固定基座相连,形成闭环运动链的机器人系统。其核心特征是:动平台的运动由所有支链协同驱动,各支链的运动相互关联,共同决定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姿态。与串联机器人(如工业机械臂)相比,并联机器人具有更高的刚度、精度和负载能力,且运动学逆解相对简单,但正解求解较为复杂。
二、并联机器人行业发展相关政策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并联机器人行业。《中国制造2025》将机器人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其发展奠定基调。后续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政策,聚焦技术突破与产业提升。“十四五”规划更是明确目标,要使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等,这些政策为并联机器人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有力支撑。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并联机器人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三、并联机器人行业产业链
并联机器人产业链上游为中游提供关键零部件,决定机器人性能;中游本体制造是核心,其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影响行业整体竞争力;下游系统集成连接终端客户,推动机器人商业化应用。各环节相互协作,随着技术进步和需求增长,产业链将不断完善,向智能化、柔性化方向发展。
四、并联机器人行业现状分析
中国并联机器人市场规模增长显著,2024年中国并联机器人市场规模为10.32亿元,2020-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达12.8%。在制造业高速化、精密化自动化需求的强劲拉动下,市场延续增长态势,预计到2029年将攀升至19亿元,2025-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2.6%,展现出在自动化升级浪潮中持续扩容的良好前景。
五、并联机器人行业竞争格局
在国内并联机器人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从企业梯队来看,阿童木机器人处于第一梯队,市场占有率连续五年位居国产自主品牌榜首,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核心产业。翼菲智能等企业处于第二梯队,凭借自主研发技术及综合解决方案,在轻工等行业有一定影响力。整体上,国产厂商在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提升,未来竞争将围绕技术创新、应用拓展及成本控制展开,头部企业有望凭借优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六、并联机器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为提升移动灵活性与能源利用效率,并联机器人设计朝着轻量化发展。采用高强度、低密度的新型材料,如碳纤维复合材料等,在保证机械结构强度的同时,大幅减轻机器人自身重量。这不仅降低了能耗,还使机器人能够在更狭小空间、复杂环境中灵活作业,拓宽了应用场景,增强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华经产业研究院对中国并联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情况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等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并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技术,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便企业能及时抢占市场先机;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华经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5-2031年中国并联机器人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