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苹果大降价!天猫“618”放出近12万台iPhone15 1小时卖了15亿元
资讯
镍钛合金“变身”为超坚固弹性材料,有望打造可变形机翼
日本国立材料科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工艺,让镍钛合金“变身”为一种超坚固弹性材料。这种材料的坚固程度与钢相当,延展性却是钢的20倍,有望用于制造可变形机翼。相关论文发表于新一期《自然》杂志。
吸光染料把动物皮肤变成“透明窗”
皮肤是一种散射介质,像雾一样散射光线,因此是不透明的。据近日出版的《科学》杂志报道,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与斯坦福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在生物成像技术领域取得了一项突破性进展:在活体小鼠头部和腹部皮肤上涂抹水与柠檬黄的混合液,让这些区域变得透明。该过程在动物试验中可逆,有望用于确定损伤部位、监测消化系统疾病、识别癌症等
新型电力系统助力江苏经济稳中有进
江苏电网最高用电负荷已达1.4706亿千瓦,同比增长11.3%。用电负荷创新高的背后,一系列新型电力系统创新应用在江苏落地,保障了企业和居民用电无忧,助力经济稳中有进。
动物试验显示:年轻卵泡可恢复衰老卵母细胞发育潜力
卵母细胞(未成熟的卵细胞)在被称为卵泡的体细胞包裹中生长和成熟。卵泡细胞与卵母细胞直接接触,为卵母细胞的发育提供重要的营养和支持。在衰老过程中,卵母细胞的数量和质量都会下降。目前,尽管辅助生殖技术(如冷冻保存年轻卵母细胞)发展得很好,但还没有临床上可行的策略可以恢复老龄卵母细胞的发育潜力。
可移植人类血液干细胞在实验室制成,有望开发白血病个性化疗法
每年9月4日是世界白血病日。据最新一期《自然·生物技术》杂志报道,澳大利亚默多克儿童研究所领导的研究团队首次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与人体组织极为相似的造血干细胞。这一成果或为白血病和骨髓衰竭患者带来个性化治疗方案。
可持续航空燃料能否“一飞冲天”
航空业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减少航空业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研发和应用成为当务之急。
嫦娥五号月壤样品证明1.2亿年前月球存在火山活动
1.2亿年前月球还“活着”!《科学》杂志6日在线发表了一项关于月壤研究的重要成果。基于嫦娥五号月壤样品,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发现,月球的岩浆活动可以追溯到1.2亿年前。这一研究成果再次刷新了人们对月球岩浆活动时限的认知。
过去5年我国科技型企业贷款年均增速20%
在国新办5日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司长彭立峰给出一组亮眼数据:过去5年,我国科技型企业贷款的年均增速是20%,是贷款平均增速的近2倍。
新型火箭长八甲将于年底首飞
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获悉,由该院抓总研制的新型火箭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甲火箭”)合练箭,日前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顺利完成发射场合练任务。
将人工耳蜗等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采购范围
2024年8月30日,国家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施子海带队赴天津调研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实地考察天津市医药采购中心、医疗机构,听取有关方面意见建议。
曾宣布在中国灭绝,“甲虫长臂猿”格彩臂金龟现身云南
近日,云南临沧市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作人员进行林业有害生物调查过程中,发现一只鞘翅目昆虫,经西南林业大学专家团队鉴定,确认该物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格彩臂金龟。该物种在南捧河保护区内首次发现,同样也是南捧河保护区记录到的首个国家重点保护昆虫。
超宽带太赫兹偏振复用器问世,有望应用于6G及未来通信技术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领导的国际团队开发出首个基于无基板硅基的超宽带集成太赫兹偏振复用器,并在亚太赫兹J波段(220—330GHz)中对其进行了测试,该波段可用于6G及未来通信技术。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激光与光子学评论》期刊上。
口腔棒状杆菌以多重裂变方式繁殖
美国海洋生物学实验室和美国牙科协会福赛斯研究所团队揭示了牙菌斑中最常见的细菌之一——棒状杆菌的细胞分裂机制。这种丝状细菌不仅会分裂,还会同时分裂成多个细胞,这一罕见过程被称为多重裂变。这项研究2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拉索”发现新型低光度活动星系核
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基于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的观测数据,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首次发现,低光度活动星系核可以辐射甚高能伽马光子,证实了低光度活动星系核能够将粒子能量至少提高到万亿电子伏特的水平。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
装上“智慧大脑” 数字孪生打赢防汛“攻坚战”
数字河流、“空中哨兵”、测雨雷达…今年汛期,各地“技防”“智防”更新,一场场防汛“硬仗”背后,多了一份来自数字孪生技术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