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从扩大供给、激发需求、壮大市场主体等六个方面,提出了20条具体举措。《意见》的出台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活力。
在政策领会中把握方向。《意见》提出了具体的政策举措,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在现有体育产业发展基础上加码加力,从提质增效的角度抓好政策落实。总体来看,近年来各地更加重视体育活动的开展,把体育活动与文旅发展结合起来,起到了联动促进的作用,带动了体育经济的发展,为文旅发展注入了动力活力。但体育消费本身具有巨大潜力,各地各部门要深挖潜力,在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拓展经济增长点。各地要持续提高职业赛事发展水平,更加注重国际赛事的统筹办理。简而言之,各地各部门不能只求数量不求质量,而是要从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角度出发,持续打造具有吸引力的职业赛事品牌,提升运营水平,各地各部门也要统筹用好用活体育产业资源,把国际体育赛事办好、办出水平、办出质量,提升赛事效益,这样才能更有助于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夯实基础中把握重点。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要夯实基础。从体育设施设备建设,到赛事安全保障,再到惠民利民等,只有把握住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才能释放出体育产业的动力活力。《意见》对体育赛事安全提出多项调整,涉及赛场容量、安保配置及票务管理等核心环节。这些举措更有利于推进未来整个赛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安全和安保是整个赛事的核心和灵魂。各地各部门要在实践探索中不断改善和完善,针对不同的赛事活动,制定更加精细化赛事安保标准。要根据赛事的特征、当地的特点,以及不同项目国际上运作的经验等等,来统筹做好赛事,尤其是在安保问题上不要过度,也不要不足,要做到恰到好处。各地要通过新建、改建、升级和延长开放等多种方式扩大体育场馆供给,把场地建在老百姓的身边,要持续完善服务机制,持续打通人们进入体育场馆的“最后一公里”。
在统筹布局中把握目标。《意见》提出了体育产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到2035年将体育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显然,体育产业再也不是一种搭台唱戏的陪衬,而是要“唱主角”,成为支柱性产业。从目前各地的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看,体育产业发展规模还比较小,但要深刻认识到体育产业所带来的联动和拉动效应。体育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重要性体现在通过体育产业培养更好的国民素质,以及通过体育产业拉动、推动和带动其他相关产业,让它为国民经济间接起作用。对此,《意见》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各地各部门要聚焦聚力,既要打好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要更加注重统筹规划与前瞻布局,制定更加接地气的实施方案,让体育产业迈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